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特别是新能源车这一块,新车发布的速度简直比手机换代还快。
前段时间,比亚迪的秦L DM-i刚刚上市,凭借着超低油耗和亲民的价格,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
很多人都在说,这下子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可不好过了。
话音还没落,一个老牌合资巨头——日产,就给出了回应。
工信部网站上公布了一款东风日产的全新轿车,代号N6,这台车的信息一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就是冲着比亚迪秦L来的。
这就有意思了,曾经在中国市场凭借轩逸、天籁等车型风光无限的日产,在新能源时代似乎总是慢半拍,这次突然拿出一款这么有针对性的产品,它到底是有备而来,还是被逼无奈下的仓促应战呢?
这台N6,究竟有几分实力,敢和如今如日中天的比亚迪掰手腕?
我们先来看看这台日产N6到底是个什么车。
根据申报信息,这是东风和日产联合研发的一款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
一听到“插电混动”,大家就明白了,这正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技术路线,既能享受纯电行驶的安静和低成本,又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可以说是当下最实用的选择。
这台车定位是中型轿车,这个定位就很有讲究。
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831毫米、1885毫米和1491毫米,轴距达到了2815毫米。
我们不妨把刚刚上市的比亚迪秦L的数据拿来对比一下:秦L的车长是4830毫米,轴距是2790毫米。
大家看到了吗?
这两台车的尺寸几乎是严丝合缝,N6在长度和轴距上甚至还稍微占了一点点优势。
这种尺寸上的高度重合,已经不是巧合了,这完全是日产在研发之初,就把秦L这样的车型当成了最直接的参照物和假想敌,就是要在这个级别里展开一场面对面的较量。
再来看外观设计。
这台N6和它的纯电大哥N7在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用了日产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
前脸那个V字形的格栅很有辨识度,分体式的大灯也跟上了潮流。
不过和N7相比,N6的设计明显做了一些调整,让它看起来更符合主流大众的审美。
比如大灯下半部分的设计,和前格栅融合得更自然,没有那么强的割裂感。
车身侧面的线条更加锋利,营造出一种向前俯冲的姿态,也配备了现在新能源车都喜欢用的隐藏式门把手,这不仅能降低一点风阻,更重要的是看起来有科技感。
车尾的设计变化比较大,N6用了一个更简洁的贯穿式尾灯,后保险杠的造型也更传统,整体感觉比N7要清爽耐看一些。
总的来说,N6的外观设计走的是一条稳妥的路线,既有新能源车的科技感,又不过分张扬,目标就是让大多数家庭用户都能接受。
当然,对于一台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三大件”,尤其是动力系统。
这恰恰是日产N6这次最大的看点。
它搭载了一套由1.5升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
这台代号为NR15的1.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75千瓦。
看到这个数据,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低,毕竟现在很多1.5升的发动机功率都超过100千瓦了。
但这里的关键在于,日产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我们熟悉的传统混动不太一样。
它更接近于我们常说的“增程式”技术,也就是日产自家的e-Power技术。
简单来说,在大部分驾驶情况下,这台1.5升的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它的核心任务是作为一个高效的发电机,稳定地运转来发电,然后把产生的电能输送给电池或者直接供给驱动电机。
真正负责让车子跑起来的,是那台最大功率达到155千瓦的电动机。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
首先,驾驶体验会非常接近纯电动车,起步加速安静又平顺,动力响应很快,没有传统燃油车变速箱换挡时的那种顿挫感。
其次,由于发动机可以一直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来发电,理论上也能实现很低的油耗。
这和比亚迪的DM-i技术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比亚迪的DM-i系统在特定工况下,比如高速巡航时,是允许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因为它认为在那种情况下发动机直驱的效率更高。
这两种技术可以说是各有优劣,日产的方案胜在驾驶体验更纯粹、结构相对简单,而比亚迪的方案则在全工况下的能量管理上可能更灵活。
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要看实际开起来谁更省油、谁更可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6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也是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主流选择,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高,这为它未来的定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就是价格。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信息,这台日产N6的最终售价可能会非常有冲击力,甚至有说法是起售价可能在10万元以下。
如果这个价格是真的,那对整个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试想一下,一台车长超过4.8米、轴距超过2.8米的合资品牌中型插混轿车,卖一个和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差不多的价格,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以往合资品牌所依赖的“品牌光环”正在快速褪色。
在过去,同样级别的车,合资品牌比国产品牌贵上好几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现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它们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高的配置、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体验。
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即便是日产这样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用最具诚意的价格来参与竞争。
这对于日产来说,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它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好、品质更高的汽车产品。
这背后,也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和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