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5台,轩逸还是第一。销售顾问嘴上挂着笑,但眼神里没有半点轻松,这数字背后是拿三万二的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与其说是销量冠军,不如说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肯第一个倒下的倔强。然而,真正让人心里发毛的,不是榜单上的对手,而是那个根本没上榜的家伙。
秦PLUS DM-i就像坐在后排的幽灵,它什么也没做,只是存在着,就让所有燃油车的降价显得像一场清仓大甩卖。现在客户走进4S店,第一句话往往不是轩逸便宜多少,而是你家有电车吗?那句经典的油车才省钱的老话,已经越来越少有人听了。
有意思的是,当所有人都以为只有降价一条路时,速腾却在华北悄悄地把身位往上挪了。它和轩逸的周销量差距,已经缩到不足八百台。华北的用户似乎对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太感冒,他们要的是一辆开着放心、修理不贵的老伙计。速腾从不大声吆喝,可它的沉默,反而成了一种最硬的广告。
另一边的豪华品牌,则彻底放下了身段。奥迪A4L那五万的优惠,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死水里,环比增长了23%。这不是什么市场回暖的奇迹,这就是四个字:我要活命。豪华车主们也变了,过去是图个面子,现在是图个再不买就没这价了的精明。A4L没说什么,但它的价格表,已经承认了一个事实:高高在上的时代过去了。
更微妙的是帕萨特在华东的动向,高配版竟然卖了三成半。这不是消费升级,这是一种筛选。能买高配帕萨特的,不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而是那些能决定合同签不签的部门经理。他们买的不是车,是后排那份可以安稳坐下的体面。
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盘算。朗逸突然端上来的1.2T版本,油耗降到5.6L,就像是终于听懂了年轻人的话。他们不再迷信什么大排量才有诚意,省油、够用,价格合适,这笔账谁都会算。
市场的角落里,还有一抹耐人寻味的影子——红旗H5。销量里那28%的公务采购订单,撑起了它的门面。这已经不是荣耀,而更像是一个市场萎缩下的倒影。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只能靠单位采购托着,才不至于被彻底遗忘。
喧嚣之下,有人在挣扎,也有人在沉默中退场。沃尔沃S60悄无声息地掉出了前二十,旁边的凯迪拉克CT5却靠着降价和吆喝,勉强在榜单上留了个第十七的位置。品牌力当然是原因,但更深处,是价格与定位的错位。S60太想成为德系,却忘了自己是谁;CT5干脆不装了,要销量,要活路,反而留住了一口气。
广州车展上,雅阁混动的展台挤满了人,销售自己都在嘀咕:下个月,燃油版的库存可能真得砍了。不是混动一夜之间变得多么不可一世,而是燃油车让人感觉太慢了。当踩下油门带来的不再是快感,而是一种对油价和未来的双重焦虑时,市场的方向盘就已经打死了。
十一月,购置税减半的优惠就要到期了。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狂欢要来了。奥迪A3甚至打出了六五折,这不像降价,像赎身。只是,这场狂欢之后呢?是回光返照,还是把最后的力气也一并抽干?
车市的比拼,早就不再是谁的发动机更强,谁的座椅更软了。它比的是谁能更早看懂,人们要的不再是一辆车,而是一段不用为明天会不会被淘汰而焦虑的出行。燃油车依然在路上跑着,只是再也没人敢说它稳了。它在等一个未知的奇迹,可市场,已经在翻开下一页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