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20万起!iCAR V27的定价是自信还是自负?

#热点观察家第13期#

当奇瑞新能源将一款国产增程SUV在中东标价50万元时,国内消费者却在为20万起的预售价争论不休。iCAR V27这款带着"方盒子"光环的新车,正在用最割裂的市场策略,演绎着国产新能源的"双面人生"。

预售20万起!iCAR V27的定价是自信还是自负?-有驾

定价迷局:国内亲民海外豪横

新车在全球首秀地迪拜亮出的50万元身价,与国内20-25万预售区间形成戏剧性反差。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定价策略,让人联想到某些奢侈品的区域定价游戏。但值得玩味的是,连备胎长度都算计清楚的奇瑞,在车身数据上玩起了"魔术"——含备胎5045mm的宣传数字,实际车身长度缩水至4800mm级别。

动力系统或许是这个"方盒子"最硬的底牌。1.5T增程机组顶着45.79%的热效率光环,纯电200km续航搭配宣称破千公里的综合续航,四驱版335kW功率甚至超越了路虎卫士90。这种"电驱城市,油闯荒野"的双重人格,倒真符合其横跨硬派与智能的定位。

设计争议:致敬经典还是山寨争议?

棱角分明的外观让V27尚未上市就先收获两极评价。喜欢者谓之"硬派美学",嘲讽者则调侃"众泰倒闭留下的设计遗产"。这种融合路虎卫士与丰田LC76的造型,在新能源设计同质化严重的当下,确实做到了让人过目不忘——无论美丑。

更耐人寻味的是厂家对车身结构的讳莫如深。承载式与非承载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这款车的越野基因纯度。若为前者,其硬派形象恐难支撑20万级定价;若为后者,则可能触及国产新能源越野的价值天花板。这种关键信息的缺失,让预售价格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市场赌局:价格锚点下的生存法则

回顾兄弟车型V23在10-15万区间的稳健表现,V27的定价显然在进行品牌上探的豪赌。20万起步价已踏入比亚迪唐、领克08等老牌劲旅的领地,更与自家星纪元系列形成微妙竞争。海外高价塑造品牌溢价,国内低价抢占市场份额——这套"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战术能否奏效,关键还要看消费者是否买账"硬派新能源"这个新物种。

激光雷达、地形预判等科技配置的堆砌,如同给这个"方盒子"装上智能大脑。但真正决定其命运的,或许是能否在20万级市场建立起"硬派不贵"的新认知。当增程技术不再是稀缺资源,当方盒子造型逐渐泛滥,V27需要证明自己的溢价能力不止于外貌协会的偏爱。

这场定价博弈背后,折射出国产新能源向上的集体焦虑。iCAR V27就像个带着游标卡尺入场的考生,在精确计算每个尺寸的含金量。其最终市场表现,或将重新定义"中国式硬派SUV"的价值坐标。至于20万起是自信还是自负,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个未公布的底盘结构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