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新车来袭!Leaf兄弟款登场,造型更运动更热血

最近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新闻,说的是日本的三菱汽车要和日产汽车合作,推出一款全新的电动车。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有点绕,简单说,就是日产那边要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叫聆风(Leaf),而三菱呢,就要基于这款车,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版本,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一个模子出来,但长相和性格可能完全不同。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好奇了,这两家在日本不都是响当当的大牌子,平时也是竞争对手,怎么这会儿手拉手搞起合作了呢?

三菱新车来袭!Leaf兄弟款登场,造型更运动更热血-有驾

而且还说三菱这款车,造型会更“热血”,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背后的门道,其实还挺值得咱们聊一聊的。

首先得解释一下,为啥三菱和日产能“穿一条裤子”。

这并不是说它们合并成一家公司了,而是因为它们都属于一个更大的汽车联盟,叫“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这个联盟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三家车企虽然各自独立运营,但在很多核心技术和资源上是共享的。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造电动车特别烧钱的时代。

研发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平台,从设计、测试到生产,那投入都是以百亿计算的,对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所以,大家把资源整合起来,日产出平台,雷诺出技术,三菱出市场,成本大家分摊,风险一起承担,这样一来,不仅省钱,还能大大加快新车推出的速度。

其实这种“兄弟车”的模式在它们联盟内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比如咱们国内能见到的日产奇骏和三菱欧蓝德,它们在底盘平台上就有很深的血缘关系。

所以这次在纯电动车领域,日产把自己最新的、也是诞生了旗下高端电动SUV艾睿雅(Ariya)的CMF-EV平台拿出来和三菱共享,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既然是兄弟车,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就好比双胞胎,虽然基因一样,但一个可能文静内向,另一个可能活泼好动。

这次的日产新聆风和三菱的兄弟车,就是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风格路线。

先说日产新一代的聆风。

它这次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转型。

以前的聆风,就是个标准的家用小轿车,样子圆滚滚的,没什么太多个性。

三菱新车来袭!Leaf兄弟款登场,造型更运动更热血-有驾

但新款完全变了,它不再是轿车,而是一款跨界SUV,整个车身线条更硬朗,底盘也更高。

它的设计灵感,据说来自于日产之前发布的一款叫Chill-Out的概念车,主打的是一种简洁的未来科技感。

你可以想象一下,车头一条贯穿式的灯带,像科幻电影里的飞船一样,配上细长的日间行车灯,整个前脸非常干净,没什么多余的线条。

车内也是一样,两块12.3英寸的大屏幕连在一起,几乎取消了所有实体按键,坐进去就感觉进入了一个数字座舱。

在核心的动力和续航方面,因为它用了和艾睿雅一样的平台,所以基本上会看齐。

预计会提供两种电池容量,一个是66千瓦时,另一个是91千瓦时,续航里程很有可能超过600公里。

同时,还会有单电机前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供选择。

总的来说,新一代的日产聆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追求科技、舒适和实用的“未来派暖男”。

接下来说说它的“热血兄弟”——三菱的版本。

如果说日产走的是简约科技风,那三菱就是要唤醒自己骨子里的野性基因。

根据一些海外汽车媒体绘制的预想图来看,三菱这款车的外观设计,那可真是气势汹汹。

它套上了三菱现在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叫“Dynamic Shield”,也就是一个巨大的X形前脸,用非常粗壮的镀铬条勾勒出来,看起来攻击性十足。

最提气的是它的大灯设计,采用了现在很流行的分体式大灯,上面是一对像刀锋一样锐利的日间行车灯,下面才是真正的大灯组。

这种设计让整个车头看起来眼神非常凶狠,仿佛随时准备扑出去一样,一下子就能让人联想到三菱当年在拉力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战神”EVO。

可以说,日产负责营造未来的安逸感,而三菱则负责点燃驾驶的激情。

虽然它们的心脏(电池和电机)和骨架(平台)都是一样的,但穿上不同的外衣,展现出的气质就截然不同。

三菱新车来袭!Leaf兄弟款登场,造型更运动更热血-有驾

一个面向家庭用户,一个则可能更吸引那些追求个性和驾驶乐趣的年轻人。

听起来,这个计划似乎很不错,日系车企终于要在主流电动车市场发力了,而且还做了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续航超过600公里,有四驱选项,造型也各有特色,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就能和大家见面。

但是,请注意这个时间点——2026年。

当我们把目光从日本拉回到我们自己的中国市场,情况就变得非常微妙了。

以我们国家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两年后的2026年,市场会是什么样?

我们不妨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一下它们未来的产品。

首先是续航,超过600公里在2026年的中国市场,还能算是一个核心卖点吗?

恐怕很难。

就在现在,2024年,我们国内的自主品牌,续航600、700公里的车型已经是一抓一大把,甚至搭载半固态电池、官方宣称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车型都已经实现了量产交付。

其次是车内的科技配置,双12.3英寸的大联屏,这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十几万的国产车上都快成标配了。

我们的车企已经在玩三联屏、副驾娱乐屏,甚至用上了更强大的车载芯片和操作系统,比如华为的鸿蒙座舱,车机交互的流畅度和智能化程度,已经远远走在了许多合资品牌的前面。

更不用说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我们国内的头部企业已经在大力推广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这在日系品牌上,往往还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

所以,从一个普通中国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日产和三菱这对即将在2026年问世的“电动兄弟”,虽然对它们自身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但在我们看来,更像是在努力地“补课”,而不是在引领潮流。

它们的产品规划,解决的似乎还是几年前消费者最关心的续航焦虑和基础的数字化体验问题。

可到了2026年,中国消费者对于一辆好的电动车的要求,可能早就提升到了智能交互、场景生态和高阶自动驾驶的层面了。

三菱那套“热血”的外观设计,或许能勾起一些老车迷的情怀,但在如今这个技术迭代飞快、产品力极度内卷的市场里,单靠外观和情怀,想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决赛圈”里杀出一条血路,难度可想而知。

它们面临的,将是来自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价格、服务全方位的激烈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