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让渡鸿蒙部分销售主导权?华为仍主导销售、营销、服务

点击关注不迷路

华为让渡鸿蒙部分销售主导权?华为仍主导销售、营销、服务-有驾

华为“让渡销售权”话题背后,一场关于未来汽车江湖的押注。

最近,一则关于华为的消息在汽车圈炸开了锅:

华为正在让渡鸿蒙智行的部分销售主导权。

消息一出,有人惊呼“华为要放手造车了”,也有人猜测“华为这是要当甩手掌柜”。

但真相究竟是什么?

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聊聊这场风波背后的故事。

一、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结论:

华为并没有放弃对鸿蒙智行的控制权,但确实把卖车这件事“分出去了一部分”。

具体来说,华为旗下与车企合作的品牌,比如智界、尚界、享界,原本卖车、售后全由华为自己操盘。

现在,这些品牌的销售网络改由合作车企来建:比如全国第二大经销商永达汽车已经参与了尚界的销售网络建设。

但华为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

知情人士反复强调:“华为仍主导销售、营销和服务。”

换句话说,卖车的渠道可能交给别人了,但定价权、广告怎么打、用户服务标准,还得听华为的。

这就像你开了一家奶茶店,之前从招人到擦桌子都自己干,现在雇了个店长负责日常运营,但配方、定价、装修风格还是你说了算。

二、华为为什么要“分权”?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

卖车太难了,华为想玩更大的。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战场打得有多激烈?

特斯拉降价、小米造车、理想问界销量狂飙……华为虽然靠“鸿蒙智行”模式,也就是帮车企造车+卖车吃到了红利,但问题也来了:

光靠华为自己的门店,根本不够卖。

举个例子:

华为全国有5000多家门店,但这些店原本是卖手机、平板的,突然塞进去一辆车,空间够吗?

销售员会讲解智能驾驶吗?

用户体验能保证吗?

所以这次调整,本质上是“专业化分工”:

车企负责建专门的卖车店,华为专注技术、品牌和用户体验。

就像你让厨师专心做菜,服务员专心端盘子,总比一个人又炒菜又洗碗效率高。

三、这事儿到底谁赢了?

第一赢家:合作车企。

过去,车企和华为合作,更像是配角:

华为定义产品、定价格、把控质量,甚至直接在华为店里卖车。

车企能做的,就是埋头造车。

现在不同了:车企终于能自己建销售渠道,甚至可能掌握更多话语权。

比如永达汽车这种经销商巨头,本身就懂卖车,建网络、培训销售、售后服务都轻车熟路。

华为把这部分交给它们,自己省心,车企也能分到更多利润。

第二赢家:消费者。

销售渠道多了,买车反而更容易了。

以前你可能得挤进华为门店,现在家门口的汽车城就能试驾;

售后服务也能更专业,毕竟4S店比手机店更适合修车。

第三赢家:华为自己。

表面上看华为“放权”了,但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大棋:

把卖车的事交给更专业的人,自己专注技术、生态和品牌,反而能走得更远。

四、低头耕耘的华为在造生态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人: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

江湖流传这么一个故事。

这位“铁腕掌门人”一直有个梦想:

让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甚至把车标都刻上“HUAWEI”。

但任正非早早就定调“华为不造车”,余只能妥协搞“鸿蒙智行”。

这次调整,又被解读为华为再次释放“造生态”的信号。

但华为必须低头。为啥?

因为造车不是手机,生态比单打独斗更重要。

手机行业可以靠一家公司搞定芯片、系统、供应链,但汽车不行。

一辆车有上万个零件,涉及安全、法规、售后等等,华为再牛,也不可能自己包圆。

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拉上车企一起玩,把鸿蒙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变成行业标准,就像安卓之于手机。

五、这场调整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第一,买车更方便了。

以前华为车只能在手机店里看,现在会有专门的门店,试驾、维修、保养都能一站式解决。

第二,华为车可能更便宜。

销售渠道分权后,车企有了更多定价灵活性。为了抢市场,不排除推出更低价格或更多优惠。

第三,华为生态更值钱了。

华为的野心从来不是“卖几辆车”,而是让鸿蒙系统、智能驾驶技术成为所有车的标配。

如果未来其他品牌的车也用华为系统,那华为就从“卖车的”变成了“卖技术的”,利润翻倍。

六、未来会怎样?

短期看:华为和车企的关系会更微妙。

合作车企有了渠道话语权,可能会要求更多利润分成;

华为则会死守技术主导权。

双方既合作又博弈,就像手机时代的“高通+小米”模式。

长期看:华为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界的安卓”。

安卓的成功在于把手机操作系统开源,让所有厂商都能用,自己靠应用商店、广告赚钱。

华为的鸿蒙系统如果能在汽车行业复制这一模式,未来的想象空间比“卖车”大得多。

七、华为的“妥协”,其实是更大的野心

很多人觉得华为“让渡销售权”是退让,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华为成熟的标志:

从单打独斗到构建生态,从“卖产品”到“卖标准”。

就像当年苹果靠iPhone颠覆手机行业,但真正赚大钱的,是App Store生态里的每一笔交易。

华为今天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十年的“汽车生态帝国”铺路。

所以,别急着下结论。

这场调整到底是成是败,可能要等五年后再看。

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的对手从来不是哪一家车企,而是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