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了您嘞!当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长气得快要跳脚,对着媒体大喊“我们到底还要怎样”的时候,美国Jeep工厂的工人们估计正在哼着小曲,麻利地打包最后一批生产线。这出戏码,简直比任何一部黄金档的家庭伦理剧都精彩:一个“弃妇”哭天抢地,一个“渣男”头也不回,而背后的“小三”,却让人大跌眼镜。
故事的场面得从加拿大宾顿市开始说起,这座城市曾经是美加友谊的典范,加拿大的工业心脏。克莱斯勒、道奇、Jeep……一堆美国汽车巨头把这儿当成了自家后院,用着相对便宜的人工和地利,造出来的车源源不断地运回美国。宾顿市也靠着这股东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吹成了加拿大第七大城市。那会儿,一切都挺好,空气里都弥漫着机油和加元的混合香味。
可谁能想到呢,变故来得就像龙卷风。一切的转折点,大概要从2015年算起。那一年,加拿大向印度移民敞开了一个巨大的怀抱,热情得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大批的印度人拖家带口涌入,尤其是宾顿这种工作机会多的地方。一开始,美国老板们还挺乐呵,毕竟谁不爱便宜又听话的劳动力呢?加拿大人要100块才干的活,印度小哥75块就抢着干了。于是,工厂里的印度面孔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一开始是蜜月期。但几年下来,美国人发现这剧本不对劲啊。工厂里的加拿大人、华人、韩国人越来越少,印度员工倒是快把工会给“一锅端”了。多元化?不存在的,这叫“印度化”。更离谱的是,这种“印度化”还从工厂蔓延到了整个城市。社区的画风突变,以前是各族裔和睦相处,现在是失窃案频发,快递包裹在门口神秘消失,街角偶尔还能闻到一股“纯天然”的味道。那些嗅觉灵敏的华人最先扛不住,一声不吭地搬走了,紧接着是其他人。最后,整个社区几乎成了印度人的天下。短短7年,宾顿的印度裔人口比例从百分之十几飙升到接近一半,40多万人,蔚为壮观。
人多了,就得搞点“精神文明建设”。于是,一座高耸的印度教神庙拔地而起,当地人开玩笑管它叫“九层妖塔”。每天烟雾缭绕,呛得周围居民以为自己住在火灾现场。有加拿大人吐槽说:“我们全宾顿工厂加起来的污染,都干不过这一座庙!”后来庙门口又立起一尊16米高的“猴神”哈努曼,那造型,怎么看怎么像“拼多多版孙悟空”。
真正让美国工厂老板们“破防”的,还是管理上的崩溃。你跟印度员工谈工作纪律,他能跟你扯上半天工人阶级的神圣权利;你让他按时上班,他告诉你今天神仙过生日,要去庙里烧香祈福,这是头等大事。你要是敢扣他工资,好家伙,他能反手一张律师函告你种族歧视,要求赔偿12个月工资的精神损失费。最炸裂的一幕发生在去年,工厂里不同信仰的印度员工——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因为老家那点破事,在加拿大街头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木棍板砖齐飞。事后老板一查考勤,好家伙,这帮人全是请的病假!原来所谓的“生病”,就是去打群架了!这谁受得了?
所以,当Jeep宣布要关厂跑路的时候,其实一点也不突然。与其说是被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给拽回去的,不如说是被宾顿这摊“浑水”给吓跑的。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儿。宾顿市政府和安大略省政府慌了,先是许诺1个亿加元的补贴,Jeep不理。他们又找联邦政府哭穷,凑了第二个亿,总共两亿加元,差不多是工厂一年的利润白送。求求你别走了!Jeep呢?依旧沉默,打包的手速反而更快了。
安大略省的省长彻底懵了,对着镜头咆哮:“我们为了留住你们,甚至给某个东方大国的汽车加了100%的关税!我们把‘小三’都赶走了,你还不回心转意吗?你到底要什么啊!”
Jeep能说什么?它敢说实话吗?总不能开个新闻发布会,说“对不起,我们走是因为我们实在管不了印度员工了”吧?这话说出来,政治正确的帽子能把整个集团给压垮。所以只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国工会希望我们回去,我们也是身不由己啊。你看,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虚伪。
现在最尴尬的就是加拿大。为了讨好美国这个“变了心的丈夫”,它不仅倒贴两个亿,还把别的贸易伙伴给得罪了。那边刚宣布给某国汽车“虚空加税”,人家转头就减少了加拿大农产品的进口订单,搞得几个农业省的省长急得直跳脚,联合起来要求取消关税。这下好了,加拿大国内自己先吵成了一锅粥。
有人说土耳其是“国中哈士奇”,我看现在的加拿大也快差不多了。面对一个铁了心要走的伙伴,还在那自作多情,以为加点钱、排挤一下“外人”就能换回真心。殊不知,人家烦的根本不是外人,而是你家里那帮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客人”啊。这智商,难道真像某些网友说的,是被恒河水冲昏了头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