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我对零跑D19的看法,说零跑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开始搞豪华了,是不是忘了初心。我一般很少聊具体的车,但这个事儿有点意思,因为它不是一个车的问题,而是一个“账本”问题,一个关于未来消费选择的路线问题。今天就着这个由头,咱们把这笔账捋一捋。
前段时间我折腾家里的网络,受够了运营商送的那个破路由器,信号时断时续,让人“班味”十足。我一咬牙,自己花了一千多,买了套Mesh系统,自己动手,拉线,配置,搞了一晚上。我老婆看着我满头大汗的样子,很不理解,说你花这么多钱,买个华为或者小米的高端套装不也一样吗?牌子还响亮。
我说,这账不是这么算的。我买的这套,论芯片、论天线、论带机量,对标的是市面上三四千的商用级产品。我花了一千多,买到了三千多的“性能”,代价是我放弃了“品牌溢价”,放弃了“开箱即用”的便利,甚至还要自己承担“万一搞不定”的风险。这笔交易里,我算的是一笔“性能账”和“金钱账”,我用我的认知和时间,填平了品牌和渠道留下的利润坑。
这个过程,其实和现在很多人买车的逻辑越来越像。零跑D19这件事,如果只看发布会上的“双腔空悬”、“80度大电池”,就觉得它要对标奔驰宝马,那格局就小了。朱江明自己也说了,“产品很豪华,价格不豪华”。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提供一套豪华的“料”,但我们不收你豪华的“品牌税”。
这本质上是一种“亮底牌”的打法。我们不妨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零跑的“金钱账”。
看财报,零跑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大概在12%左右,刚在新势力里算第二个盈利的。这个毛利水平是什么概念?一台定价25万的车,物料、生产这些成本刨掉,毛利大概是3万块。注意,这只是毛利,后面还有巨额的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等着分摊。这利润薄得像刀片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零跑从根上就没想过靠单车赚取暴利,它的生存法则是“规模”。就像开超市的,一瓶可乐赚几毛钱,但一天能卖几万瓶,靠走量活下来。
所以,D19的出现,不是为了拉高单车的利润率,而是为了用更高的配置去抢占一个全新的价格带,继续扩大“规模”的基本盘。它不是要做汽车界的爱马仕,而是要做汽车界的优衣库,甚至是开市客(Costco)。用看似“豪华”的产品,去打那些定价虚高的对手,本质上还是“成本定价”的思路在延续。这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进攻。防御的是怕对手用“降维打击”来抢自己的基本盘,进攻的是想用“升维打击”去捅一捅别人的蛋糕。
第二笔,是消费者的“情绪账”。
这笔账最微妙,也最因人而异。你买一台车,得到的是什么?A点到B点的位移功能,这是一个基础的“金钱账”,谁便宜谁划算。但车这个东西,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工具,它附带了大量的“情绪价值”。开一台奔驰,和开一台零跑,在别人眼里的“解读”是不一样的。
过去,这种情绪价值被品牌牢牢绑定。但现在,情况在变。当电动车的技术趋于同质化,当人人车里都有一块大彩电,都有辅助驾驶,所谓的“豪华”正在被重新定义。对于一部分越来越务实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伴随互联网和数码产品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远没有父辈那么高。他们更像是攒电脑的DIY玩家,看重的是CPU是几代、显卡是什么型号,而不是机箱上贴着谁的标。
选择零跑D19这类车的消费者,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这笔“情绪账”是怎么算的。他们用放弃一部分“品牌光环”的情绪成本,换来了实打实的“配置”和省下来的“真金白银”。这群人,可能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享受的是“我懂,我用一半的钱,办了同样的事”的内在满足感。他们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付费,而不是为别人的眼光付费。零跑赌的,就是这群“聪明”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
第三笔,是整个行业的“相对收益账”,或者叫“机会成本账”。
零跑选择这条“高配低价”的路,意味着它放弃了另一条路——成为一个真正高溢价的豪华品牌。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它可能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大众,用极致的规模和成本控制,碾压一切;赌输了,它可能被困在中间,不上不下,既没有豪华品牌的利润,又因为配置堆得太高而失去了和更低端车型的成本优势,最终被两头夹击。
从后视镜里看,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很多试图“冲高”但又舍不得“性价比”标签的品牌,最后都把自己搞得很拧巴。因为“豪华”这个词,除了产品本身,还需要时间、文化和故事来沉淀。它是一种共识,不是靠堆料就能堆出来的。
但反过来看,时代也确实变了。汽车这个百年工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费电子化”。一台车的核心价值,越来越多地由芯片、电池、软件来定义。而这些东西的迭代速度,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在这样快速的变化中,传统的品牌护城河还能有多深?当一台车开三五年,在技术上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你还会为那个“标”支付高昂的溢价吗?这正是零跑们向整个行业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
所以,聊回开头的问题。零跑D1t9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升级,更像是一次市场宣言。它在告诉所有人:汽车行业“按标定价”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按料定价”的时代正在到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当然是好事。神仙打架,凡人吃瓜看戏还能捡便宜。但这也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需要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是要一个能带给你身份认同的“标”,还是要一个堆满最新科技的“料”?这背后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
就像我折腾那套路由器,我老婆后来也承认,家里每个角落信号都满格,确实很爽。但她也说,下次再有这事,宁愿多花点钱买个省心的。你看,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算账”方式。
未来的汽车市场,大概率也是这样。有人会继续为品牌和省心买单,有人则会乐此不疲地计算“值博率”。零跑把选择题的选项,又增加了一个。至于它自己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通,把规模的雪球滚起来,最终实现盈利飞轮,那就要看它的成本控制能力、技术迭代速度,以及最重要的,究竟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像我一样,关起门来,算自己的那本“性能账”。这事儿,且看着吧,挺有意思的。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