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关注汽车市场的朋友们可能都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我们一说起买家用车,脑子里蹦出来的大概率是丰田、本田、日产这“日系三强”。
这三个牌子,就跟可靠、省油、耐用划上了等号,是好多家庭买车时候绕不开的选择。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自己国家的电动汽车一发展起来,那势头真是猛,一下子就把整个市场给搅动了。
这么一来,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三强,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咱们先看看本田和日产,这两个品牌可以说是感受到了最直接的寒意。
就拿数据来说话,2024年,本田在中国总共卖了85万多辆车,跟前一年比,销量直接掉了三成,而且这已经是它连续第四年销量往下滑了。
到了2025年,这趋势也没停下来,上半年累计才卖了31万多辆,同比又跌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日产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2024年销量少了12.2%,只卖了不到70万辆。
2025年前五个月,销量又比去年同期少了超过两成。
这数字摆在这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位老牌选手,在咱们国产新能源车的强势进攻下,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显得步子慢了半拍。
但是,怪事就怪在这里。
同样是日系三强之一,丰田的表现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家销量都在下滑的时候,丰田居然还能保持增长。
你看2025年头四个月,丰田在中国卖了43万多辆车,不降反升,还增长了8.9%。
它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销量都在涨。
尤其是一汽丰田,势头更猛,到了6月份,一个月就卖了7万2千多台车,同比增长了14%,一下子就超过了老对手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成了那个月日系品牌里卖得最好的。
这就让人非常好奇了,都是日本车,都面临着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为什么本田和日产节节败退,丰田却能稳住阵脚,甚至还能往上走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就得好好看看丰田最近干了件什么大事,尤其是它刚推出的一款叫bZ5的纯电动SUV,这台车里,藏着丰田的“制胜法宝”。
这台一汽丰田bZ5,可不是一台普普通通的丰田新车,它背后代表着丰田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策略。
如果我们把它拆开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丰田这次是真的想明白了,它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决定。
首先,咱们来看一辆电动车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它的电机和电池,这相当于燃油车的心脏和血液。
按照过去的逻辑,丰田自己就是搞混动技术的世界老大,技术储备那么深厚,肯定会用自家的东西。
但这次,丰田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这台bZ5的驱动电机,用的是咱们国家比亚迪旗下公司弗迪动力的产品;而它的电池,更是直接用了比亚迪现在名气非常大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这事儿非同小可,它意味着丰田这个全球汽车业的巨人,主动放下了身段,承认在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池技术上,比亚迪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与其自己关起门来费时费力地重新研发,还不一定能做得比别人好,倒不如直接和这个领域最强的玩家合作。
这种务实的态度,这种懂得“借力打力”的智慧,就是丰田比本田和日产高明的地方。
可以说,这台bZ5虽然挂着丰田的标,但它内里跳动的是一颗强大的“中国心”。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台车的“大脑”,也就是它的智能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
过去大家总爱开玩笑,说日系车的车机系统就像是“古董”,屏幕小、反应慢,功能也少得可怜。
但你坐进bZ5的车里,会发现这种老印象该改改了。
全系都标配了一块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跟个大平板电脑似的,看着就很有科技感。
更重要的是,这块大屏的背后,用的是高通8155芯片。
现在关心数码和汽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颗芯片是目前主流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标准配置”,有了它,车机系统才能用起来流畅顺滑,打开各种应用的速度非常快。
而且,像什么多区域语音控制、手机无线连接、整车OTA在线升级这些咱们国产车上常见的好用功能,bZ5也一个不落都给配上了。
它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更有趣的功能,比如你可以挥挥手就切换歌曲,系统还能通过人脸识别来认出驾驶员,自动调整好座椅和后视镜。
还有一个特别贴心的设计,就是后排遗留儿童监测,如果大人下车忘了孩子在后座,车子几秒钟内就会报警,过几分钟还会自动打开空调,防止意外发生。
这些功能,都非常贴近我们现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充满了人性化的考虑。
在更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方面,丰田这次也是下了血本。
它没有固执地只用自己的TSS系统,而是选择了一个“强强联合”的方案,把自家的技术和咱们中国一家顶尖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Momenta的方案融合在了一起。
在硬件上,更是堆料十足,用上了1颗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计算能力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套豪华的硬件配置,让它能够实现很多高级的驾驶辅助功能,比如在高速上自动变道、自动进出匝道,还有在停车场实现记忆泊车。
这再次说明,丰田不仅在三电系统上向中国企业学习,在软件和智能算法这些“软实力”上,也同样选择了与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合作。
所以,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丰田为什么能在逆境中保持增长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
当它的日本同乡还在犹豫和观望,固守着燃油车的旧思维时,丰田已经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型”。
它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技术迭代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靠自己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
它放下了昔日的骄傲,虚心地向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学习,把中国最先进、最成熟的供应链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产品里来。
最终,这样一款深度融合了中日两国技术优势的车,定出了一个12.98万到19.98万元的售价,直接和零跑C10、深蓝S07这些国产热门车型展开正面竞争。
丰田的这一系列操作,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适应能力和战略眼光。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时代,谁能更开放、更灵活,谁能拥抱合作,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活得很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