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后勤部门发出了一封加密邮件:三个月内,所有奇瑞瑞虎8都得退回仓库。钥匙、行车记录仪以及车载蓝牙模块都单独封存起来。当天晚上,军官宿舍区出现了拖车,车标都被黑色胶带缠得严严实实。
招标网页同步调整,公务车采购栏目里,那一万台“中國”字样被手动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斯柯达和三菱的汽油车型。百公里油耗从5升猛涨到8升,后勤部内部文件还写明:年度燃油补贴预算增加到950万美元。
前言
中国品牌车在以色列市场崛起得飞快,算得上最近几年全球汽车贸易里的一个大亮点。到2025年第一季,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那边卖了13,132辆,占了整个电动车市场82.8%左右。比亚迪ATTO 3以1939辆的销售额拿下了最畅销车型的宝座,小鹏G6、领克02等等也都稳坐销量排行榜前列。中国连着好几个季度都稳居以色列最大的汽车供应国的位置。
到2025年9月,中国汽车在以色列市场的累计存量已超过15万辆,新能源车凭借智能化配置、续航长、性价比高,成了当地买家们的新宠,进口贸易额相比2023年涨了47%。
但在2025年10月中旬,以色列交通部忽然对进口新能源车进行了合规性复检,首批抽查的850辆中国品牌汽车里,竟有700辆因为“车载软件认证流程未完全符合新标准”被扣押,部分车辆在特拉维夫、海法等地的港口和经销商展厅被拖车拉到指定仓库里。
以色列交通部公布的通知说,这次检查主要针对车辆的数据传输安全、充电接口的兼容性等三个新增的检测标准,而涉及的车型包括比亚迪、小鹏等几个主流品牌,被扣押的车辆总价值大概在2.1亿美元左右。
据以色列汽车进口商协会说,这些车占当月中国进口到以色列的汽车总量的35%,涉及12家本地经销商,其中最大的一家 Auto Binley 公司因为扣押了187辆车,已经暂停了部分门店的新车销售。
事件发生后,中国汽车企业迅速与以色列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据涉事企业提供的出口资料显示,所有车辆都符合此前被以色列认可的进口检测标准,而新增的指标在签订进口合同时并没有提前告知。
以色列的经销商反映,车辆被扣押的事情,导致一些已经付了定金的客户没法及时提车。在特拉维夫一带,这样的订单超过 500 笔,交付时间都被推迟了,同时,消费者的投诉也比上个月多出了三倍。
与此同时,扣押车辆的存放费不断上涨,根据以色列港口的仓储收费标准,700辆汽车每个月的仓储支出大概是140万美元,而这笔费用目前由中方和以方的企业一起协商分摊。
地缘冲突叠加政策调整,以色列油费创纪录暴涨
几乎在扣车事情发生的那会儿,以色列本土的燃油价格突然大幅波动。到了2025年10月下旬,95号汽油的零售价从每升1.7欧元猛升到2.3欧元,柴油的价格突破了2.1欧元升,单月涨幅分别达到35.3%和31.2%,都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纪录。
根据以色列能源部的数据显示,这次油价飞涨给国内交通运输业带来了大约1200万美元的额外开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还是物流公司和出租车行业,有些小型物流企业因为燃油成本飙升,已经停止了跨城运输业务。
油价之所以一路飙升,主要原因还得归咎于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供应忧虑。从2025年6月开始,以色列和伊朗在红海地区的军事对峙不断升温,导致从霍尔木兹海峡到地中海的石油运输线路变得越发危险,不少通过这个区域的油轮保险费也随之上涨了60%。
与此同时,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影响到了附近油田的生产,国内最大的阿什克伦炼油厂由于安全预警减少了30%的产量,这也让国内燃油供应变得更加吃紧。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以色列的原油进口总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其中来自中东的进口减少了27%。这不得不让他们更多地依赖从俄罗斯和美国进口原油,而运输距离的拉长也带来了终端零售价格的上涨。
政策调整也推动了油价的上涨。为了应对财政赤字,以色列政府从2025年10月1日起,燃油消费税每升涨了0.15欧元,这一举措直接让油价增加了8.8%。
再加上全球原油市场的变动,10月中旬布伦特原油价格冲破了85美元桶,比上个月上涨了13%。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以色列一些加油站出现排队加油的情况,燃油储备也有所增加。
以色列消费者协会的调查表明,油价一飙升,大概有40%的家庭减少了私家车出行的次数,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比上个月增了22%。同时,有些人开始考虑转用新能源汽车,不过因为扣车事件引发的新能源汽车供应短缺,这个替代方案也没能迅速推开。
中方秉持规则回应,贸易摩擦与能源困境交织
关于中国汽车被扣押的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简洁地表达了关切,强调中方已敦促以色列方面按照双边贸易协议和国际规则妥善处理,确保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目前相关部门正与以方保持紧密联系。
商务部紧接着发表声明,强调中国汽车出口都符合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希望以色列避免采取单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维护双边贸易的稳定和平发展。
中方的答复建立在中以汽车贸易多年合作的基础之上。近些年,中国汽车企业为了迎合以色列市场的需要,不断投入力量进行本地化调整,比如改进充电接口标准、接入本地导航系统、组建希伯来语的售后服务团队等等。
到了2024年,中以双方还签了个汽车产业合作的备忘录,打算在以色列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仓储中心。这次扣押事件其实没影响到这个合作的进展,有关企业也表示会继续推进本地化布局。
这会儿,以色列的能源难题跟汽车贸易摩擦交织在一起,局势变得挺复杂。油价一飙升,以色列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也跟着猛涨,10月底,新能源汽车的咨询量比上个月增加了58%,不过,700辆中方车辆被扣的事儿,让市场供应变得更紧张,不少买家只得选择价格更贵的欧洲品牌新能源车,导致当地新能源车的平均售价上涨了12%。
结语
以色列汽车进口商协会已经递交请求,希望政府能简化中国汽车的检测和认证程序,早点放行那些被扣押的车辆,这样也能缓解一下市场上的供应紧张。
这些事情显露出全球贸易和能源市场紧密相连的关系。中国车在以色列遇到的状况,反映出新兴产业贸易中不同标准和政策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而以色列油价飙升,则直观展示了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的直接冲击。
中方的回应既明确维护企业权益,也留出后续协商的余地。随着中以双方沟通的不断深入,以及以色列能源渠道的调整,局势逐渐向稳定方向演变,这一过程也为全球贸易提供了实际借鉴,关于如何在合规与市场效率、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