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中国长安成立!791亿净资产创1597亿营收!三大汽车央企赛马,长安会更胜一筹吗?
如果说中国汽车工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那么央企之间的这场“赛马”,如今赛道上又多了一个全新的对手——中国长安。这家刚刚“提级”成立的新央企,不仅给重庆带来了首家一级央企总部落户的荣耀,也为整个行业的格局带来令人遐想的变化。有人说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契机,也有人直言,三国杀才刚刚开始。
先别忙着给长安汽车戴上“国之大器”的桂冠,毕竟实力还是硬道理。2024年,长安以791亿元净资产,疯狂“榨”出了1597亿元营收,硬是用一元净资产榨出两元营收,创收效率吊打一票央企同行:东风、一汽都只能看背影。不过市场给它的回报嘛,市盈率17.4倍,怎么看都像“物美价廉”的打工人。按这样的能力,难怪国家要给它独立门户,提级央企身份,寄望它成为国企改革和汽车出海的“中坚力量”。
中国长安的成立并非一朝一夕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国资委对汽车产业布局一次深度手术。原本兵装集团持有的35.04%长安汽车股权,直接分立到新组建的中国长安,再配套一套领导班子,从“父子兵”变成“兄弟连”,和东风、一汽一跃成为三驾马车。这一切操作的背后,是明显的结构性调整——无论为资本市场,还是国资委自身,都是一枚“强心针”。
有意思的是,长安汽车的第一大股东也悄悄改了名字,由“中国长安”变身“辰致汽车”,乍一看像极了赌博公司在澳门换个马甲,实则是为了国资委此番“分家”留出空间。辰致汽车更别小觑:身家2817亿元,净资产接近千亿,下属直/间接控股的公司两千五百多家,简直像兵装集团的“摇钱树”。2023年其营收超过2600亿元、净利润狂飙360%,看似稳健的名字下,是一颗资本炸弹。
当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市场早就有风声,说长安东风要“合体”,做大做强。纵观2024年两巨头销量,长安268万辆,东风248万辆,真要抱团,“生产队的驴都羡慕破产”——516万辆的年销量能一把超过比亚迪,问鼎中国第一,跻身全球第5大汽车集团,仅次于丰田、大众、现代和斯特兰蒂斯。听起来像是汽车界的四大天王要收新人,但目前双方都打太极,合并的话剧还没开场。
但如果从实打实的经营数据看,长安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领域都算“会打的狠人”。2025上半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高达85%,新能源产品渗透率33%——别的央企只能抬头望星空。一汽、东风在自主品牌领域,分别只有25.6%和55.3%,长安早已把往日“合资依赖症”扔进垃圾桶,专心扎实造自己的车。比如深蓝、阿维塔等新品牌尚属于新兴势力,但半年新能源销量就同比大涨49%,海外销量一年疯涨47%,这增速绝非“吃补贴长大的温室花朵”,分明是拼出来的“出海悍将”。
更妙的是,长安还是“渝车出海”计划的马前卒。重庆对自己家门口的央企宠爱有加,各种资源政策倾斜,深蓝、启源、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去年就在欧洲三线城市发布,眼下又在东南亚、中东、南美插旗。说它是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的先锋队,也未尝不可。
回头看,中国长安的诞生,是国资委对汽车央企界“一池春水”的再搅动。未来,智能汽车、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等炫酷赛道,新央企想分一杯羹,光靠行政命令肯定不够,还得真枪实弹地拉全球业务、拼研发、玩资本。同时,长安汽车单位资产创收效率全国领先,虽然比“钞票印刷厂”比亚迪差了个身位,但高于东风一汽,而市值又偏低,眼下整合与“大盘”的故事还在继续,能否迎来价值重估,还得看新央企能否拖着这个庞然大物加速。


所以,不要小看这场央企“赛马”。三家央企,一场顶级博弈。长安能否迈向中国第一、世界前五?合并会不会重启,一汽、东风如何应对,老百姓会不会用上更便宜耐用的国货好车?没人知道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汽车央企的江湖,从此再不平静。下半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END-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