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

小米不建造类似特斯拉年产200万辆的超级工厂,主要受制于资金风险、供应链复杂度、市场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基因等多重因素。并不是小米不想,而是不能!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特斯拉单个超级工厂投资约500亿人民币(如上海工厂)。小米虽有现金储备,但造车业务2025年下半年才预期首次盈利,若押注百亿级重资产工厂,一旦市场波动(如需求下滑或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甚至破产风险。
汽车行业产能爬坡缓慢,特斯拉上海工厂从投产到满产耗时3年。小米若直接建设超大工厂,需承担长期折旧成本(如设备、厂房),而新势力品牌难以短期消化巨额固定成本。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一辆车需数万个零部件(手机仅数百个),涉及全球数百家供应商。小米虽整合了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供应链体系,但年产200万辆需重构整个供应网络,协调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新势力因采购量小、话语权弱,易陷入“零部件短缺→产能不足→订单流失”的恶性循环。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汽车生产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小米团队虽有消费电子经验,但缺乏汽车大规模制造管理人才。特斯拉为突破产能瓶颈,曾让马斯克睡工厂亲自督战,小米若直接对标,可能面临“物理定律都需开挂”的挑战。
电动车技术快速演进(如固态电池、超快充)。超大工厂若绑定现有技术路线,未来转型成本极高。相比之下,渐进扩产可灵活调整产线。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小米SU7上市初期订单火爆(24小时锁单近9万辆),但2025年7月SU7销量环比暴跌46%,部分因YU7新车分流订单。若盲目建设200万产能工厂,可能重蹈赛力斯“工厂利用率仅10%”的覆辙。
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内卷加剧,比亚迪、理想等频繁降价。小米需维持产品迭代速度与技术溢价,否则高产能可能转化为库存压力。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小米的实际扩产策略是小步快跑替代豪赌,采取的是分阶段扩建工厂,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通过双班制提升至实际30万辆;二期工厂2025年7月底投产,新增15万辆产能,主力生产YU7; 三期工厂2025年6月拿地,规划产能15万辆,预计2026年投产。三步走策略将总产能提升至60万辆/年,风险可控。


小米工厂自动化率达91%,76秒下线一辆车(特斯拉45秒/辆),通过预埋供应链订单提前锁定零部件(如向宁德时代追加80%电池采购)。

小米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20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样的生产基地难度在哪里?-有驾

小米向来擅长“用最小成本撬动市场”,而超级工厂需长期重资产投入,与其商业模式存在冲突。

特斯拉模式是“赌上一切的屠龙技”,而小米选择“巷战生存术”。年产200万工厂的本质难题不在技术,而在对供应链、资金链、市场需求的全局掌控力。这正是新入场者需用时间兑换的壁垒。小米的务实策略(如武汉工厂规划100万辆分期建设)或许比一步到位更具可持续性。

#小米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