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

最近刷汽车圈的都知道,2025年11月,零跑汽车突然扔出个王炸。

10月销量数据直接爆了,官方数据显示零跑10月共交付70289台新车,月销量首次突破7万台大关。

这啥概念,隔壁蔚小理还在为月销四五万挣扎,小鹏10月交付4.2万辆,蔚来交付4万辆,理想交付3.18万辆。

零跑直接把月销7万俱乐部的门槛踩得咚咚响,连续8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

更绝的是,零跑C系列和B系列主销车型平均售价15万到20万,硬生生在合资燃油车的自留地里抢蛋糕。

当时就有同行嘀咕,这哪是卖车,这是抢饭碗啊。

那问题来了,零跑咋突然就杀疯了,其他新势力为啥集体慌了神。

这场价格战又是怎么把整个行业规则都改写了,咱今天就来唠唠。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10月这波增长到底靠啥


先说重点,零跑10月这7万台销量可不是靠清库存或者搞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主力车型撑起来的。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尤其是零跑C10交付12663台、B01交付12652台、C11交付10779台,三款车型成为销量主力,订单全部过万。

这仨车凭啥这么能打,咱得从2025年零跑持续推出的价格优惠政策说起。

2025年1月,零跑推出限时现金优惠,C10优惠1.5万元、C11优惠1.3万元、C16优惠0.5万元。

到了5月又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C16增程200智享版一口价11.18万元起,C11增程200智享版一口价10.38万元起。

还同步升级配置,当时很多人觉得零跑疯了。

新能源车利润本来就薄,再降价不得亏穿底。

结果你猜咋着,截至2025年11月中旬,零跑全年累计销量已超50万台,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那零跑这波操作到底狠在哪,三个关键词价格刀法、配置下放、精准拿捏痛点。

先说价格刀法,零跑C11官方指导价14.98万到16.58万元,限时优惠后入门版低至10.38万元起。

还标配L2级辅助驾驶、全景天窗、后排加热,零跑C16官方指导价15.18万到18.18万元。

限时优惠低至11.18万元起,还塞进了8295芯片、后排娱乐屏、冷暖冰箱。

对比合资燃油SUV,本田CR-V 10月销量15411台,丰田RAV4荣放23213台,终端优惠3万多还是卖不动。

零跑不光便宜3万到5万,配置还多了一堆科技感拉满的东西。

再说配置下放,以前15万级SUV要么是毛坯房,塑料内饰加基础配置,要么得加钱选装座椅通风、L2辅助驾驶。

零跑直接把这些高级货当标配,C11全系皮质座椅加后排扶手,C16全系8155芯片让中控不卡顿。

甚至连21扬声器音响都放在了18万级车型上,用用户的话说花15万买零跑比花20万买合资燃油车还值。

最后说精准拿捏痛点,零跑调研发现15万到20万价位的消费者最在乎三件事。

不丢面子外观要大气,用着省心续航质量靠谱,配置要爽不想为杂七杂八的功能多花钱。

所以C11和C16设计上走的是大气家用风,车身尺寸比同级燃油车大一圈。

续航给到500公里到600公里解决里程焦虑,再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级别的舒适配置,直接戳中了目标用户的心巴。


当时还有同行酸溜溜地说零跑这是赔本赚吆喝。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结果零跑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242.5亿元,比去年同期接近两倍增长。

毛利率14.1个点,比2024年同期的1.1个点大幅提升,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原来零跑早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把成本压下来了,自己造电池包、电驱系统。

降价不是自杀而是精准进攻,这才是零跑真正的底气所在。

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

可能有人要问,其他新势力也想降价咋就没零跑这么猛。

零跑敢硬刚合资燃油车,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武器。

咱得从2020年零跑成立时就埋下的技术种子说起,零跑的底气主要来自三个别人没有的优势。

第一个是全域自研的省钱秘籍,和其他新势力买买买不同。

比如买别人的电池买别人的智驾系统,零跑从成立第一天就坚持核心技术自己搞。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目前零跑的电驱系统、电池包包括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智能座舱芯片凌芯01全是自研的。

举个例子,别人家的电驱系统采购成本可能占整车15个点,零跑自己造只要10个点。

光这一项就能省出几千块利润空间,这可不是小数目。

在新能源车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几千块的成本优势能让车企多做很多事。

要么降价抢市场要么加配置提升产品力,零跑选择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个是供应链自己说了算,零跑不仅自己研发核心部件还和上游供应商深度绑定。

比如和宁德时代合作定制电池,和芯片厂联合开发座舱芯片。

这种深度捆绑让零跑在2025年电池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依然能拿到友情价。

有业内人士透露零跑的电池采购价比行业均价低10个点到15个点,这就是它能降价还不亏的底牌。

供应链管理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多车企都想学特斯拉搞垂直整合。


但真正能做到的没几家,零跑能在成立才几年的时间里把供应链理顺实属不易。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第三个是对用户需求的死磕,零跑团队里有一半人是做用户调研的。

他们发现15万到20万价位的消费者最讨厌花里胡哨的营销,最在乎实实在在的体验。

所以零跑不做高端故事而是把钱全花在刀刃上,比如C11的座椅做了2000次人体工学调整。

C16的后排娱乐屏专门针对带娃家庭设计了儿童模式,这种用户思维让零跑的复购率高达35个点。

老客户带新客户成了主要销量来源,这比砸钱做广告有效多了。

对比其他新势力,蔚来还在死磕高端服务换电站加用户社群,小鹏沉迷智驾技术投入大量研发但落地速度慢。

理想虽然靠奶爸车站稳脚跟但价格偏高,L系列起售价25万往上走。

零跑却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从15万级家用市场切入用性价比加实用配置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种打法看似不够高端实则最接地气,毕竟中国消费者买车还是要看性价比的。


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那么乐观的当下,实惠好用比品牌溢价更有吸引力。

零跑打样后行业真的要变天了

现在问题来了,零跑这波降价增配操作仅仅是自己卖得好这么简单吗。

会不会像当年特斯拉Model 3降价一样把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都改写了。

答案可能是肯定的而且影响比想象中更猛,先看直接影响合资燃油车彻底慌了新势力内部分化加剧。

合资燃油车比如大众本田丰田原本靠着品牌溢价在15万到20万市场躺赚。

现在零跑用配置更高加价格更低的新能源车抢市场,他们的应对策略要么是降价促销但利润会崩。

要么是硬扛但销量持续承压,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东风本田销量仅28896辆。

前10月累计25.5万辆距离去年39万辆的全年销量尚有13.5万辆缺口。

即便CR-V贡献15148辆的销量仍难掩整体颓势,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了。

新势力内部也卷起来了,蔚来小鹏理想原本定位中高端。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现在零跑把15万级市场打穿后他们要么跟着降价但可能伤害品牌,要么眼睁睁看着份额被抢。

理想10月交付3.18万辆环比还在下滑,增程赛道竞争白热化问界等品牌也在抢市场。

更惨的是二线新势力比如威马哪吒,本来就资金紧张零跑这一波价格战直接让他们雪上加霜。

有媒体爆料某二线新势力已经暂停了新款车型的研发准备收缩战线,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进行。

再看长期影响,行业从拼营销变成拼成本加拼技术。

以前新能源车行业流行讲故事比如高端品牌未来出行,现在消费者更认真金白银。

谁的价格实在配置实用谁就能赢,零跑的成功证明只要把供应链成本压下来把用户需求摸透。

哪怕是没那么高端的品牌也能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车企学零跑。

不追求品牌溢价只追求用户价值,整个行业会从暴利时代进入薄利多销时代。

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车越来越便宜配置越来越高,但对车企来说就是生死考验了。


没有技术积累没有成本控制能力的车企会被快速淘汰,只有真正有实力的玩家才能活下来。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零跑这波操作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第一个问题零跑降价这么狠会不会偷工减料,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

答案是零跑降价的同时配置是升级的,比如2026款C16新增车载冷暖冰箱全系升级大电池。

成本控制靠的是供应链优化和技术自研不是减配置,而且零跑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4.9个点。

上半年毛利率14.1个点全年预期14个点到15个点,说明还有利润空间没必要为了降价砸口碑。

再说了零跑现在正处于上升期品牌口碑比什么都重要,这时候搞偷工减料不是自断后路吗。

第二个问题合资燃油车会不会反扑比如推出混动车型降价,这个也是很多人关心的。

答案是合资燃油车确实在推混动比如本田CR-V混动丰田RAV4双擎,但混动车型成本比纯电高电池加电机。

降价空间有限而且消费者现在更认纯电加智能的体验,比如零跑C11的L2辅助驾驶加语音控制。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混动很难逆转趋势,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本来就慢了半拍。

现在想追赶已经很难了中国品牌在这方面的优势太明显,技术迭代速度快成本控制能力强。

第三个问题其他新势力会不会学零跑会不会又引发一轮恶性价格战。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价格战不可避免但恶性竞争不会长久,零跑的模式是成本控制加用户价值。

其他车企如果盲目跟风降价但不优化成本可能会撑不住,未来更可能是大家都降价但比的是谁的配置更实在谁的服务更好。

行业会进入良性竞争阶段真正有实力的车企会脱颖而出,那些靠资本输血靠讲故事的车企会被淘汰。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能倒逼车企提升产品力和服务质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结语零跑给行业上了一课

从2025年10月零跑这波卖疯了的表现就能看出,新能源车行业的规则已经变了。

靠品牌忽悠靠资本输血的时代过去了,靠产品说话靠用户买单的时代来了。


零跑用降价增配加全域自研的硬核操作不仅自己冲上了销量榜前列月销7万台连续8个月新势力销冠。

零跑咋就突然卖爆了?零跑掀桌子的底气是啥给的?-有驾

还逼得合资燃油车和新势力集体重新思考人生,下次再有人说新能源车都是烧钱的买卖。

咱就把零跑的成绩单甩过去,月销7万台毛利率14个点还实现半年度盈利。

15万级市场照样能杀穿,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5万到20万买辆车你是选配置拉满的零跑还是品牌响亮但配置普通的合资燃油车。

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自己回答,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