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uto Workshop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作为汽车销量结构报告系列之一,我们季度更新车企车系销量数据,以把握自主车企及相关零部件在国内销售、出货份额、速度、空间的变化。
2025年部分主流车型价格继续下移,因此我们从2025年1月起调整变化较大车型的价格带分类,价格带数据同比会因此产生较大波动,我们建议将两个价格带结合分析以减少数据口径变化的影响。
4-5月自主份额继续提升,同比+6.1PP至70%。具体:
a) 自主:4-5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下同)322万辆、同比+23%、环比+16%、占比70%/+6.1PP,1-5月累计762万辆/+27%,占比69%/+7.7PP。
b) 合资(含特斯拉上海):4-5月135万辆、同比-7.1%、环比+14%、占比30%/-6.1PP,1-5月累计336万辆/-10%,占比31%/-7.7PP。
分价格带,4-5月自主份额在多数价格带都有所提升,20万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线尤为显著。2025年4-5月,自主0-20万元份额76%/+9.8PP,20万元以上53%/+13PP。具体:
1) 0-10万元:自主高占比基础上份额微增1.4%至84%(4-5月,下同)。1-5M25行业合计销量357万辆/+15%。按各车系2025年1-5月累计份额(下同),自主85%/+3.9PP、日系7.1%/-2.3PP、德系5.1%/+0.3PP、其他2.8%/-0.1PP、美系0.3%/-1.8PP。4-5月自主份额84%、同比+1.4PP、环比-0.8PP。自主增长主要受星愿、五菱宏光mini等车型放量及元UP、海狮05等车型价格下调导致。
按0-15万元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79%、同比+1.4PP、环比-0.7PP,自主份额增长稳定。
2) 10-15万元:自主份额升2.0%至73%,日系德系受冲击影响最大。1-5M25行业合计销量370万辆/+29%,自主占72%/+3.4PP、日系14%/-2.1PP、德系9.9%/-1.7PP、美系2.3%/+1.3PP、其他2.0%/-0.8PP。4-5月自主份额73%、同比+2.0PP、环比-0.7PP,自主增长主要受秦L、小鹏MONA03等车型放量及海豹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影响。
按10-20万元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69%、同比+4.6PP、环比-0.4PP。份额同比提升主要受秦L、宋L、银河E5等车型放量影响。
3) 15-20万元:自主份额加速提升5.8%至58%,仍有一定上行空间。1-5M25行业合计132万辆/-7.6%,自主占57%/+8.4PP、日系15%/-8.2PP、德系19%/-3.3PP、美系7%/+1.6PP、其他2.5%/+1.6PP。4-5月自主份额58%、同比+5.8PP、环比-0.6PP,自主大幅增长主要受宋L、深蓝S07等车型放量及乐道L60、传祺M8等车型降价影响。
按15-25万元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60%、同比+16.5PP、环比+4.3PP,份额同环比大幅增长主要受小米SU7、唐L、宋L等车型放量影响。
4) 20-25万元:自主份额大幅提升至62%,BBA缩量明显。1-5M25行业合计销量99万辆/+21%,自主56%/+32PP、德系23%/-18PP、美系15%/-12PP、日系5%/+0.02PP、其他0.6%/-2.1PP。自主大幅增主要受小米SU7、理想L6等主销配置降价至该价格带、极氪7X等车型放量影响。此外德系大幅下降还受宝马X1、大众CC等车型价格带下降及BBA主销车型(C级、3系、A4L等)缩量影响。4-5月自主份额62.2%、同比+35.3PP、环比+11.1PP,自主同环比大幅增长主要受唐L、汉L等新车型放量影响。
按20-30万元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50%、同比+13PP、环比+5.5PP。份额大幅增长主要受小米SU7、唐L、汉L、理想L6等车型放量影响。
5) 25-30万元:特斯拉强势价格带,自主份额有所下降。1-5M25销量53万辆/-2.1%,按车系份额美系37%/-2.3PP、自主26%/-21PP、德系19%/+15PP、日系11%/+3PP、其他6.6%/+4.9PP。自主同比大幅下降主要为小米SU7、理想L6等主力车型价格带调整下沉,以及问界M7、极氪001等车型缩量。4-5月自主份额23%、同比-29PP、环比-8.7PP。
按25-40万元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42%、同比+0.3PP、环比+3.3PP,份额同环比微增,预计后续将受问界M8、领克900等新车放量提振。
6) 30-40万元:BBA高端车型持续缩量,自主份额大幅提升。1-5M25销量65万辆/-18%,按车系份额自主49%/+17PP、德系36%/-10PP、日系5%/-1.1PP、其他4.8%/-5.4PP、美系4.7%/+0.3PP。德系大幅下降主要受奥迪A6等车型缩量及奥迪Q5、宝马X3降价离开该价格带影响,自主大幅增加主要受问界M8、腾势N9等新车型放量影响。4-5月自主份额56%、同比+21PP、环比+10PP。
按30万元以上合并看,4-5M25自主占比58%、同比+15PP、环比+8.1PP。份额大幅提升主要受问界M8、领克900等新车型放量影响。
7) 40万以上(不含进口):自主保持主导地位,但同比受9系列六座车缩量影响。1-5M25销量14万辆/-7.8%,按车系份额自主67%/+2PP、德系28%/-6PP、美系0.4%/-0.7PP。4-5月自主份额68.8%、同比-5.6PP、环比-1.3PP,自主同比小幅下降主要受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缩量影响。
各价格带细分市场销冠已由自主车企车型引领。车企层面,比亚迪占据4个销冠,奇瑞、理想、小米、极氪、赛力斯、蔚来各占据一个。车型层面,自主电车在多个价格带的销量榜单中占据榜首。随着自主品牌在20万元以上中高端价格区间加快车型布局,BBA等合资品牌及特斯拉的销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并出现下滑。其中:
1) 0-10万元SUV、轿车销冠(25年1-5月累计销量计算,后同):分别为奇瑞瑞虎8 2.0万辆/月、比亚迪海鸥4.7万辆/月。
2) 10-15万元:比亚迪宋PLUS DM 3.7万辆/月、比亚迪海豹3.2万辆/月。
3) 15-20万元:比亚迪宋EV 1.3万辆/月、大众新帕萨特 1.8万辆/月。
4) 20-25万元:理想L6 1.6万辆/月、小米SU7 2.6万辆/月。
5) 25-30万元:特斯拉Model Y 3.3万辆/月、极氪001 0.3万辆/月。
6) 30-40万元:北京奔驰GLC 1.2万辆/月、一汽大众奥迪A6L 1.3万辆/月。
7) 40万元以上:问界M9 1.0万辆/月、蔚来ET7 0.03万辆/月。
整车:推荐江淮汽车,市场依然在量和盈利层面存在分歧,我们展望相对乐观,下半年有望验证。建议关注理想汽车i8新车、北汽蓝谷的享界品牌投入增强、小米集团YU7交付提速。此外,油车有望在今年迎来盈利拐点,建议关注油车占比更高、进程加快的上汽集团、长城汽车。
零部件:受行业beta影响较大,近期机器人产业链也表现较弱,我们建议低位布局,1)今年估值相对低的、2)明年业绩增速相对不错的,推荐星宇股份、爱柯迪,建议关注新泉股份、豪能股份、地平线机器人、纽泰格。同时建议关注2Q预期财报相对较好的豪能、新泉、立中、爱柯迪。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核心新车型推出节奏及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汇率波动、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小 程 序 二 维 码
免 责 声 明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025年07月14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车企车系跟踪报告:4-5月自主份额升6PP至70%,高端品牌提升显著》。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