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评价中国发动机:想赶上日本,还有点儿难度!这话一出,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微妙?咱中国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热效率都逼近50%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日本那边,似乎还有点儿不服气?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猫腻,咱们今儿个就来说道说道。
话说最近,日本一家叫“日经BP”的媒体搞了个大新闻,采访了一圈日本车企大佬,主题就是咱中国发动机。好家伙,这采访稿一出来,那叫一个热闹。有人夸咱进步神速,但也有人酸溜溜地说,想赶上日本?还差点儿意思!
马自达的社长毛笼胜弘,上来就来了个先扬后抑。他承认中国发动机技术确实提升了不少,但话锋一转,说我们主要靠混动系统“投机取巧”,在特定工况下提高热效率,和他们马自达追求的全区域高热效率不是一个路子。言下之意,咱这50%的热效率,含金量没那么高。他甚至还cue了自家正在研发的“SKYACTIV-Z”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那意思,我们马自达的技术才叫厉害!
相比之下,日产的态度就务实多了。他们承认中国发动机和过去完全不同,进步那是相当的大,而且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发展得很快。日产的工程师甚至表示,用上EGR和稀薄燃烧技术,达到45%以上的热效率完全没问题,他们自个儿的e-POWER发动机也奔着50%的热效率去了。这波,算是给中国发动机点了个赞。
丰田这边,则是一副老大哥的姿态。他们也夸了中国车企技术实力提升,PHEV市场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他们居然开始考虑用中国合资企业的发动机了!说是要把开发重心放在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上。看来,丰田也嗅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本田就比较谨慎了,他们承认中国车企在PHEV领域发展迅猛,价格优势也很明显,但同时也强调了自家HEV平台的PHEV车型和中国车企的技术路线不同。至于未来怎么走,他们还在琢磨。
不过,也有一些日本工程师对中国发动机的数据表示怀疑。他们觉得,中国厂商公布的热效率数据是不是有点儿…水分?因为测量方法不同,可能存在“调整数据”的情况。他们更关心的是发动机的实际性能,也就是“鲁棒性”。数据再好看,跑起来不行也没用,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就好比一场赛跑,中国发动机像一匹黑马,突然冲到了前面,把一些老牌选手吓了一跳。有人不服气,觉得这匹黑马是“抄近路”了;有人则表示欣赏,觉得这匹黑马潜力无限。但不管怎么说,比赛还在继续,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实力说话。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发动机到底能不能真正赶超日本?这50%的热效率背后,究竟有多少“真金白银”?这场技术竞赛,又将如何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