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背后是否有新路+广汽番禺行动欲破瓶颈+前景可期

风暴背后是否有新路+广汽番禺行动欲破瓶颈+前景可期-有驾

社交圈最近热议的往往是两层含义:一是有位高管突然被带走的惊呼,二是对行业格局的深度担忧。

坊间传闻称,前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家中搜出1.6亿现金,官方至今尚无确切回应。

新闻的表面,看上去像是一家昔日华南汽车霸主在风雨中被掀开的一道口子;深层,则折射出其结构性困局。

去年刚隐退的高管一度被认为“风波已过”,现在这场风暴却显得更为复杂——不仅是反腐在扩散,更是广汽内部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以2025年上半年披露的业绩为镜,我们看到广汽集团其实已走到一个相对危险的边缘。

集团母公司净亏损23.54亿元,这个数字在上市以来的半年度里并不常见,算是一个警示性标记。

更让人警觉的是,同期前8个月,广汽传祺的销量不足20万辆,同比降幅接近20%,在以往的增长周期中并非常态。

毛利率方面,广汽的“降维打击”也更直观:历史上稳居区间的毛利率迅速被拉低,乘用车业务的毛利率甚至一度逼近负7%。

如果把毛利率理解为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博弈线,那么当前的市场定价权几乎被动,提价无力、降价也救不了销量,产线、库存、现金流的三角关系开始互相蚕食。

在这场看不到“短期扭转”的博弈中,外部技术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变量。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曾提出,困境源自对客户需求的“里程焦虑”把握不足,错误地把增程和插混当成过渡路线。

现实却给出强烈对照:今年上半年,增程和插混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理想汽车靠增程路线实现从无到月销5万辆的增长,问界M7更是一度成为上市即爆款的神话。

对比之下,广汽在高端化与智能化竞争中显得被动等待,错过窗口,导致“过渡技术”反而成了对手的主线盈利工具。

更具戏剧性的是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演变。

2017年,广汽就与华为签署战略协议,2021年在高端SUV项目上投资10亿元,意在以华为的全栈智能技术提升竞争力。

然而,2023年前后,广汽突然把“联合开发”改为“自主开发”,把华为视为普通供应商。

这一选择错失了华为生态红利的放大效应;反观同行,赛力斯凭借对华为的坚持,在问界系列实现了快速放量。

公开报道还显示,接力的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正以更高的节奏向产业释放,这让广汽在“高端智能化”赛道上的落后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广汽内部的资本结构与员工激励也暴露出结构性风险。

2022年新能源热潮中,埃安员工持股计划覆盖近800名员工,投入资金约18亿元,人均超过200万元。

二期产能扩建后,理论上具备年产20万辆的规模潜力,却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月销腰斩、估值缩水、上市计划延期等冲击。

更可惜的是,五年锁定期的设计使得离职变现成本高企,许多人处于“留着看不到希望,走了血本无归”的两难境地。

这种股权激励与企业治理的错配,正在进一步侵蚀人才信心和创新活力。

区域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是另一道压力源。

广州的传统工业底盘在多轮调整后,显现出“整车强、零部件弱”的结构性矛盾。

广州方面希望通过“万亿产值、智车名城”来重塑产业生态,但外部对手的快速崛起、产业资源向西南的“逆向流动”正在改变格局。

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暴增、研发团队西迁带来核心力量落地的现象,直接冲击了广州的产业集聚优势。

从区域竞争看,广州的产业转型正在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生态圈”升级的节点上遇到瓶颈。

在这样的时间窗下,广汽启动的“番禺行动”显得既务实又紧迫:总部搬迁、中层竞聘、全球招人、反腐整肃,意在以组织改革打破瓶颈、重新整合资源,抢回被挤出的制度与技术红利。

窗口期却在快速关闭。

谁来承接新的增长曲线?

在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企业全面完成新能源转型、新势力快速站稳脚跟的当下,若广汽仍以旧思维运作,风险只会进一步放大。

那么,反腐在这个故事里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现实层面看,反腐当然是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对企业文化的一次深度清洗,但它并非解决市场定位、技术路线、生态协同、成本控制等根本性问题的灵丹妙药。

广汽真正需要的,是一场系统性的结构性改革:快速明确面向高端智能化的产品矩阵与定价策略,扩大核心零部件与上游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强化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快速反应能力,推动与华为等科技伙伴的再度深度合作,重新梳理股权激励与人力资源配置,以留住关键人才并建立长期激励的稳定性。

具体落地路径,可以从以下多个方向推进:以价格带和利润结构为核心优化车型组合,聚焦高附加值的智能化、网联化车型,提升毛利率水平;加强与零部件龙头及新兴供应商的协同,构建更高效的国产供应链体系,降低单位成本与周期风险;把番禺行动落地为可量化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治理改革与业绩改善“双轮驱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与西部地区对新能源产业的协同政策,适度“走出去”寻求协同与资源整合;对埃安等内部股权激励进行制度性梳理,避免锁定期与估值波动带来的人才流失,确保创新团队的稳定输出;继续完善对华为等战略伙伴的开放合作框架,重新构筑高端智能化的技术路线。

对读者而言,这不仅是广汽的危机,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期需要回答的命题:在全球新能源热潮、技术路线多样化、区域协同加速的背景下,如何用更高的效率、更多元的生态实现弯道超车?

答案并不在一两件事件的结果上,而在于系统性的治理能力、创新能力与产业协同能力的提升。

未来数月,广汽与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信号,将成为观察者关注的焦点。

反腐能否成为救火的钥匙,仍要时间来证明;但真正的转机,取决于是否在正本清源的同时,把握结构性机遇,真正把“整车强、生态强、产业链强”变成全链条的竞争力。

你怎么看,当下这场风暴到底是在逼出一条新路,还是把旧路走得更窄?

风暴背后是否有新路+广汽番禺行动欲破瓶颈+前景可期-有驾

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