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多拿下21年的特斯拉Model 3,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你花着买白菜的钱,结果摊主给你打包了一份米其林三星的分子料理外卖,还附赠了主厨的亲笔签名。你第一反应不是香,而是这玩意儿是不是有什么坑。
坏了菜了,特斯拉不装了,摊牌了。当一个曾经高高在上,浑身散发着“你们这群凡人不懂我”气息的品牌,其二手价格跌到比一台顶配国产新势力A级车还便宜的时候,这就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了,这是一个玄学问题。这标志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正式从一个科技图腾,降维成了一个……一个大号的通勤工具。一个需要跟五菱宏光MINI EV抢生态位的“高级老头乐”。
讲真,会去考虑买一台二手特斯拉的人,和当年加价提新车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后者是在购买一种信仰,一种社交货币,一种通往未来世界的门票。开着Model 3,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马斯克就是你的上帝,中控那块大屏就是你的电子灵牌,每一次OTA升级都是神迹降临。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前者,也就是现在看着12万价格心动的朋友们,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这玩意儿一公里几分钱?充电桩好不好找?剐蹭了修起来贵不贵?
你看,信仰一旦开始计算成本,就离崩塌不远了。
我们必须承认,特斯拉这个品牌,本身就是它最值钱的东西。就像奔驰的立标,苹果的logo,它具有一种非理性的魔力。但在中国这个修罗场,所有魔力最终都要接受现实的毒打。什么叫现实?现实就是比亚迪已经不是在跟你竞争了,人家是直接掀桌子,搞“闪电战”。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国产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ঠি都没放过。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喝西北风。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去看Model 3,就特别有意思。它的所谓优势,比如加速,比如操控,比如Autopilot,都正在被快速拉平。加速?现在国产电车个个都是“雷电法王”,三秒破百的车满地跑,就问你怕不怕?操控?是是是,底盘很整,但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堵在环路上的中年人,我需要的是一个舒服的沙发和能自动跟车的系统,而不是什么狗屁的麋鹿测试成绩。我的人生已经够颠簸了,不需要车再来给我增加坎坷。
至于自动驾驶,这更是典中典。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在老头乐。只要路上的大爷大妈们还没被AI统一管理,只要他们还能像“道诡异仙”里的角色一样不讲逻辑地横穿马路,那所有L2、L3、L4都是扯淡。真正的自动驾驶,是社会工程学,不是计算机科学。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的算力再强,能算得过人心吗?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特斯拉形容得像是一文不值的工业垃圾,这可能有点蠢。但讲真,不过分就没内味儿了。
我们还是要回归到这12万的二手Model 3上。它的用车成本确实低得像个压缩毛巾,每年保险保养电费加起来七千多块,比养个孩子省心多了。对于一个每天就是两点一线,家里有充电桩的人来说,它就是完美的通勤机器。安静,提速快,还不用闻汽油味。这玩意儿就不是一个车!它就是一个移动的社交货币!虽然现在这货币有点通货膨胀。
但是,它的缺点也像它光溜溜的门把手一样,突出。内饰?那叫内饰吗?那叫毛坯房。除了那块大屏啥也没有,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也配叫设计?还有那个悬挂,硬得跟我的嘴一样,过个减速带,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我知道那种感觉,每一次颠簸都在提醒你,你正在为科技和未来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你的腰。
而且买二手电车,最大的风险永远是电池。虽然特斯拉的三电系统很牛,但电池衰减是物理定律,马斯克也扭转不了。你买到的这台车,续航到底还剩多少,这是一个薛定谔的猫。卖家跟你说“嘎嘎新”,结果你一开,发现续航比你的头发掉得还快。
所以,12万多的二手Model 3,到底香不香?
我的结论是,它像一碗螺蛳粉。爱的人觉得是人间美味,真香。不爱的人闻到味道就想跑。如果你之前就是特斯拉的信徒,只是苦于预算不足,现在等于是你的神明主动为你打开了方便法门,那必须冲,这是信仰充值。但如果你只是想找个便宜的代步工具,对标的是比亚迪秦或者小鹏P7,那我劝你三思。因为买它,你得到的可能是一台不错的车,但你也必须接纳它背后那一整套荒诞的、充满表演性的品牌文化。
最终,买不买这个车的决策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还在纠结它的续航、内饰、竞品对比,说明你根本就不是它的目标用户。真正的信徒,是不会问这些问题的。他们只会说:666,这个价格,还要啥自行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这么简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