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车身、侧滑门、3.4米内的精巧车身,比亚迪这款纯电K-Car的预告图里藏着的,是中国车企首次深入日本“国民车”腹地的野心。
在日本,每三辆车中就有一辆是K-Car。 这种方方正正的“盒子车”去年创下1283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占据日本汽车市场四成份额。这个庞大的市场几乎被铃木、大发、本田等日系品牌垄断,外国车企很少敢触碰。
现在,比亚迪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 为什么是K-Car?
K-Car可不是普通的微型车。 它是日本战后为适应资源匮乏状况而推出的“民生刚需车”,享受着购置税仅3%、无需车位证明等政策红利。 去年,K-Car在日本卖出174.5万辆,构成日本汽车市场的基本盘。
比亚迪日本总裁东福寺厚树看得明白:“随着燃油税走高、人口减少导致乡村加油站减少,像憨豆先生的Mini Cooper那样体型的小电动车有望切入市场。 ”他点出一个事实:日本乡村加油站正在消失,燃油税持续上涨,电动车经济性愈发凸显。
2. 比亚迪的“盒子”里装了什么?
这款车严格遵循日本K-Car法规:长不超过3.4米,宽不超1.48米,高不超2米。 在这有限空间里,比亚迪玩出了花样。
纯电平台让车头可以设计得更短,通过“四轮四角”的布局,把车轮推向车身四角,大幅增加轴距。 后排侧滑门的设计堪称点睛之笔,在日本狭窄车位里,乘客上下车再也不用艰难挤门。
车内配备悬浮式中控屏和多功能方向盘,采用日本市场必需的右舵设计。 双A柱结构减少了驾驶者的视野盲区,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3. 180公里续航的精准打击
新车搭载20kWh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WLTC工况下续航里程约180公里。 这个数字看似不高,精准匹配日本家庭日均45公里的通勤需求,充一次电可覆盖4天使用。
这款车支持100kW直流快充。 相比日本市场上同类型的纯电K-Car,比亚迪在充电效率上实现了突破。
4. 价格利剑直指日本对手
比亚迪这款K-Car预计售价约为2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万元),与日本最热销的纯电K-Car,日产Sakura(253万日元)几乎持平。 对比日产Sakura约290万日元、三菱eK X EV约300万日元的售价,比亚迪直接便宜了40万日元以上。
价格优势背后是比亚迪的成本控制能力。 博主@SugarDesign评价这辆车“在廉价车的成本控制总是让车的颜值提升好几个档次”。
5. 比亚迪的日本攻坚战
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已在东京、大阪等日本主要城市开设了120家门店。 2024年,比亚迪在日本的乘用车销量达到2223辆,甚至超过了丰田品牌的纯电动车销量。
今年9月,比亚迪在日销量达802辆,同比增长3倍,创历史新高。 虽然绝对数量不大,增长势头明显。
比亚迪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强烈偏好,部分消费者对中国车的耐久度存疑。 日本充电桩密度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差距明显。
6. 为何要啃最硬的骨头
比亚迪自2022年7月进入日本市场,先后推出ATTO 3(元PLUS)、海豚、海豹等车型。 三年积累,销量约7000辆,在日本新车市场占比0.2%-0.3%。 这样的成绩在国内看来微不足道,比亚迪没有放弃。
选择K-Car这个细分市场切入,显示了比亚迪对日本市场的理解深入骨髓。 东福寺厚树说:“轻型车非常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如果消费者理解这类车型的经济优势,即便不是大牌厂商,他们也愿意购买。 ”
这款纯电K-Car在东京车展亮相后,将于2026年下半年由中国生产并出口至日本销售。
比亚迪的这款小车,能否成为打破日本市场壁垒的一把利刃? 250万日元的定价、侧滑门设计、180公里续航,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中国车企首次真正意义上对日本汽车文化的精准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