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传来个消息,让不少人心里泛起了嘀咕,那就是咱们熟悉的捷达,也要正儿八经地搞新能源了。
网上流出几张盖得严严实实的测试车照片,说是捷达的第一款纯电动车,还可能带着智能驾驶功能。
这消息一出,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石头,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这捷达,这个曾经的“国民神车”,靠着这么一款迟到的电动车,真能找回当年的风光,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吗?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要说清楚这事,咱们得先看看捷达现在过得怎么样。
自从几年前,捷达不再是大众旗下的一款车,而是自己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牌,由一汽大众来运营,它的路子就走得非常明确,那就是主打一个“实在”,用更便宜的价格,让大家能买到有大众技术底子的车。
像它推出的VA3、VS5、VS7这几款车,说白了,很多人都看作是换了标的大众宝来、探歌、探岳,三大件靠谱,价格又便宜不少。
这招在刚开始确实好使,捷达的销量一度很不错,一个月卖个一万多台是常事,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算是站稳了脚跟。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
这几年,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简直是一天一个样。
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能源车一下子火了起来。
你看看马路上,绿牌车越来越多,身边的亲戚朋友换车,十个有八个都在考虑电车或者混动车。
为什么?
因为用电便宜,开起来安静又提速快,而且现在国产新能源车做得是真漂亮,车里的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自动泊车这些功能,都快成标配了。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捷达,它手里的牌就显得有点老了。
当比亚迪的秦PLUS把混动车的价格打到七八万,直接威胁到捷达VA3这类燃油轿车的市场时;当五菱、长安、吉利这些国产品牌用各种各样的新能源车吸引年轻人的时候,捷达还是那几款燃油车在打天下。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玩游戏、看视频了,你还在守着一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虽然质量很好,但也跟不上潮流了。
所以,捷达的销量就卡在那儿,不上不下,陷入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说它活不下去吧,也不至于,毕竟还有大众这块金字招牌撑着;但要说它有多大发展前途,好像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归根结底,就是缺了一款能跟得上时代的新能源产品。
现在,这款传闻中的新能源车谍照,就像是给处于困境中的捷达递过来的一根救命稻草。
可这根稻草到底结不结实,就得看它到底是个啥东西了。
从照片上看,这车的外形轮廓很像捷达之前亮相过的VA7,也就是一款轿车。
这里面就藏着一个最大的疑问:这台车,到底是一个全新的、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平台造出来的,还是简单地拿燃油车的壳子和底盘,掏空发动机和油箱,再硬塞进去一套电池和电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改电”?
这个区别可太大了,直接决定了这台车的生死。
打个比方,一个全新的纯电平台,就像是建筑师从零开始设计一栋房子,哪里是承重墙,哪里是卧室,哪里走水电管线,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空间利用率最高,住起来最舒服。
而“油改电”呢?
就像是在一个老旧的办公室里隔出一个卧室,怎么看怎么别扭。
因为燃油车的设计天生就要给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管留位置,这些地方在电动车上都用不着了,但又不能拆掉,硬塞进电池就会导致车内地板很高,后排乘客坐着窝囊;车身重心也偏高,开起来不稳定;续航里程也往往不实在。
现在咱们的消费者都精明得很,是不是“油改电”,一眼就能看出来,开一圈就能感觉出来。
前几年那些合资品牌的“油改电”产品,现在在市场上基本都销声匿迹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如果捷达的第一款新能源车走的是“油改电”的老路,那基本上还没上市,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再来说说它宣传的亮点:数字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
这两样东西在今天听起来,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你现在去任何一个国产品牌的4S店,随便坐进一台十万块钱左右的车里,中控台上不是一块大屏幕?
你对着它喊一声“你好,某某”,让它开空调、放音乐,不都是基本操作吗?
至于智能辅助驾驶,像高速上自己跟着前车跑、保持在车道里开,这些功能在很多国产车上都已经是标配了。
所以,对捷达来说,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这些功能,而在于这些功能做得好不好用。
它车里那块屏幕,反应速度快不快,会不会像有些老式合资车机那样,点一下卡半天?
它的语音助手,是只能听懂“打开车窗”这种死板的命令,还是能理解“我有点热”这种更生活化的说法?
它的辅助驾驶,是只能在路况好的高速上用用,还是在堵车的城市里也能帮你分担一些驾驶的疲劳?
要知道,现在华为、小鹏这些顶尖的玩家,已经能做到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实现领航辅助驾驶了。
捷达作为后来者,拿出的这套系统,如果只是个“入门级”的水平,恐怕很难打动已经被国产车“惯坏了”的消费者。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时间。
按照大众集团的规划,捷达的第一款新能源车要到2026年才正式上市。
2026年,听着好像不远,但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两年时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想想看,就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我们见证了800V高压快充技术从高端车下放到二十多万的车型上,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看到了插电混动的亏电油耗越来越低;我们也看到了智能驾驶的成本不断下降,功能越来越强大。
等到2026年,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十万块钱的车,快充速度就跟现在的高端车一样快了;可能城市里的智能领航驾驶功能,也变得非常普及了。
到那个时候,捷达再拿着一套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还算可以的技术去竞争,还能有优势吗?
这就好比一场考试,别人都已经交卷了,你才刚开始审题,这怎么可能考得好呢?
所以,总的来看,捷达推出新能源车是它必须走的一步,是它想要继续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但是,仅仅是“有”还远远不够。
面对着已经遥遥领先的国产品牌,面对着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捷达的这款新车要想成功,必须得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本事。
要么,就是拿出一个谁也无法拒绝的、极具冲击力的价格,用性价比这张老牌打出一片天;要么,就是在电池、电控或者智能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亮点。
如果两样都占不到,只是造出来一台平平无奇、没有亮点的车,那么别说“起死回生”了,恐怕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新能源汽车的汪洋大海里,成为又一个匆匆的过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