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造摩托这事,乍一听像段子,仔细一看却是板上钉钉。有网友扒出奇瑞旗下的安徽零维智能科技公司正低调购置生产设备,台试钻床、数控车床一应俱全。这下谁都明白,奇瑞不是嘴上说说,是真的让副总经理鲍思宇亲自出马,要入局两轮赛道。
其实点头决定前,早就蛛丝马迹。去年某张照片泄露,奇瑞iCar标识和电动摩托同框,激起一波猜测;今年更是直接开招,专找摩托研发人才,还舍得砸钱——明摆着是给“新物种”蓄力。你要说这只是玩票,怕是小看了奇瑞的野心和算计。
iCar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寓意智能与创新。2024年曝光标识、如今采购设备,步步为营。可话说回来,摩托和汽车是亲兄弟吗?其实是异父异母。奇瑞在造车技术上算是有板有眼,比如瑞虎8L的发动机性能让友商直呼内行,跟奥迪Q5L都敢一较高下。但这些“招数”搬到摩托车上,玩“高端”和“电动化”,到底能不能成,还得打个问号。
两轮江湖水深,吉利先下场搞了贝纳利,长城也换着花样卖情怀。奇瑞选了智能电动这条路,看似另辟蹊径,其实风险不小。电动摩托虽有未来,但眼下市场还是雅迪、爱玛们的天下:一手低价,一手走量,通勤神器卖得风生水起。而奇瑞想冲高端,做出格调和技术,先得说服消费者,他们的产品值那个价。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汽车卖得好,可以靠4S店全国联营,摩托没法直接拿来用,渠道要重建,要么重新谈经销,要么自建门店。设备加渠道,动辄就是几千万的投入。奇瑞是下了决心,但高端摩托不是“一个鲍思宇”可以全国铺开的活计。
不过政策方面倒是春风乍起。西安、信阳等地已经逐步解禁两轮摩托,西安的摩托三年翻了几倍,可见城市短途出行需求日益增长。说不定,头部车企集体发力,反倒能倒逼更多城市解禁摩托,推动行业整体升级。奇瑞若主打智能体验,说不定真能赶上风口。
高端摩托的市场不算小。长城试水“机车灵魂”,一炮打响,说明有愿意尝鲜的消费者。但要冲击雅迪、爱玛的位置,不是喊口号,而得真有硬核产品。从发动机、智能互联,到续航和舒适性,每个指标都得耐打,价格还不能天马行空。有人说希望有自动驾驶,听着像科幻,实际就是一句“你能把电动摩托做成小汽车吗?”
摩托行业其实挺“卷”的。一边是性价比,一边是技术门槛。奇瑞进场带来的不是一款新车,而是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过去你买摩托,是比价钱;未来买电动摩托,要比智能、性能、体验。谁能把普通人的通勤和时尚感一把抓,谁就是新王者。
顺便说一句,奇瑞的海外渠道相当扎实——东南亚、拉美跑得比谁都快。摩托业务哪怕国内玩不过雅迪,出海也不是吹牛;只要产品靠谱,外头市场是现成的。说不定中国摩托接下来就是一场“全球输出”新赛道的竞赛。
当然,消费者关心的还是实用。电池续航扛不扛冻,智能系统有没有用,骑着堵车能不能少头疼,价格会不会让人“望而却步”,这些都是硬核门槛。奇瑞能不能用汽车的经验,把技术下沉到两轮车上,才是真正的挑战。而那些期待新科技的人也都在等奇瑞亮牌,毕竟老产品要么廉价无趣,要么高冷难近。
摩托圈子其实早已躁动,大家都在看奇瑞能不能搅局成功。如果奇瑞能搞出一台既有技术、又不太贵、还智能的摩托,说不定就彻底颠覆了老格局。让通勤一族骑上“高级货”,说不定会重新定义两轮出行。
说到底,这事就是奇瑞的新赌局:赌技术、赌品牌、赌渠道,也赌用户的耐心。只要他们出得产品能让人一骑就喜欢,不排除摩托江湖有一场“大变天”。到时候上下班扎堆骑电动摩托的人,大概就会把“奇瑞”当作新的图腾。市场如何变化,大家只能边看边等,但可以确认的是,两轮赛道,一定会比今天更有得玩。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