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圈,现在就是一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行为艺术。这边厢,价格战打得骨灰都给你扬了,那边厢,PPT造车仙人还在激情画饼。所有人都在高喊长期主义,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冲向短期搏杀,卷生卷死,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活下去,成了唯一的KPI。
在这片血流成河的修罗场里,总有那么几个画风清奇的选手。比如岚图,一个根正苗红的国企嫡长子,东风汽车的心头肉,却偏偏要跑到新势力的泥潭里打滚,姿势还特别妖娆。这就很值得掰扯了。一个背着KPI、讲究资产保值增值的“国家队”,是怎么在“不惜一切代价”的自由搏击赛里,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有点滋润的?
这背后,是一套教科书级别的“国企转型辩证法”,说人话就是,在“进与退”、“新与旧”、“攻与守”之间,反复横跳,大秀骚操作。
先说第一个骚操作:关于价格战,岚图的选择是——不玩了,爱谁谁。
当友商们把“血亏”当“勋章”,把降价当呼吸的时候,岚图董事长卢放直接撂下一句话:“我们不打价格战,要靠产品力说话。”这话听着特别像场面话,政治正确但毫无杀伤力。毕竟,在消费者眼里,你产品力再牛,有隔壁骨折香吗?
但魔幻的是,岚图还真就头铁地扛住了。从2022年到2024年,销量从不到两万辆干到八万多,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今年更是连续月销过万。这增长不是靠“挥刀自宫”换来的,而是靠闷头出新车。从SUV的FREE,到MPV的梦想家,再到轿车追光,最近又搞出个旗舰SUV泰山,五年五款车,把20万到50万的价位段塞得满满当当。
这就很有意思了。它的“进”,不是销量的狂飙突进,而是产品矩阵的稳扎稳打。它的“退”,也不是认怂,而是拒绝在价格的泥潭里打滚,把省下来的钱,砸在了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别人降价,它拉着华为搞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别人减配,它给MPV梦想家上了个“全球首款800V智能超混”,把家用和商用拿捏得死死的。这种“退一步”的克制,带来一个极其灵性的结果:当全行业利润率雪崩的时候,岚图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8.3%干到了2024年的21.0%。在新能源车企里排名第二。
你品,你细品。当大家都在亏钱换吆喝的时候,这哥们儿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赚钱了。这背后是国企深入骨髓的DNA:可以不当第一,但绝不能把家底亏光。烧钱换市场的游戏,VC可以玩,国企不行,因为每一分钱都是国有资产,亏了是要有人负责的。所以,与其卷入无底线的价格战,不如守住自己的利润基本盘,搞高质量发展。逻辑,一下就闭环了。
更有意思的是产能上的“进退”。新势力们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自建超级工厂”,听着就高大上。岚图呢?反手一个“退”,不去凑这个热闹,而是“进”到存量改造里去。直接把东风的老工厂接过来,一通爆改,旧貌换新颜。这么干,比建个新厂快一倍,钱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省下来的几十个亿,投到研发里,投到用户体验里,不香吗?
这就是国企的算盘,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不做消耗社会价值的企业,要创造正向价值。这话从一个追求利润的企业家嘴里说出来,你可能觉得虚伪。但从一个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国企掌门人嘴里说出来,就很真实。所以,岚图能从22亿注册资本起步,两年后估值干到近300亿,还能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一切就都说得通了。它玩的,压根就不是和新势力一个规则的游戏。
再来看第二个骚操作:新旧动能的左右互搏,或者叫“祖传手艺混搭赛博朋克”。
作为一个脱胎于传统车企的品牌,岚图天生就面临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彻底和过去切割,做个纯粹的“新势力”,还是抱着“老本”不放,做个“油改电”的过渡品?
岚图给出的答案是:我全都要。以“旧”为根基,用“新”来捅破天。
所谓的“旧”,就是东风集团长达56年的造车家底。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就是命。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岚图几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局。比如那个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听着很新,但它的底盘调教、车身安全,全是东风几十年玩剩下的成熟技术。但它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创新,纯电、混动、增程都能用,硬件通用率高达90%,大大缩短了新车“下饺子”的速度。
这就是“旧”的含金量。新势力需要花无数时间和金钱去踩的坑,去建立的供应链体系,去磨合的制造工艺,岚图直接继承了。这就好比打游戏,别人还在新手村砍鸡,你一上来就是满级神装的爹给你输送资源。
但光有家底还不够,还得自己争气。岚图的“新”,体现在一种近乎偏执的技术狂热上。它搞的那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说白了就是把过去车里一堆乱七八糟的控制器,打包成一个中央“智慧大脑”,实现了“软件定义汽车”。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以后你的车就像手机一样,没事OTA一下,就能解锁新功能、新场景,常用常新。
在“三电”上,岚海智混技术能充电10分钟续航450公里;在智驾上,自家的鲲鹏智驾也实现了L2级量产,L3级在路上。截至今年7月,专利拿到手软,增速全行业最快。
更狠的是体制机制上的“破旧立新”。它是国内第一个玩直营模式的汽车央企,价格全国统一,不用再跟4S店的销售斗智斗勇。内部管理搞扁平化,打破部门墙,一切以用户、效率、目标、结果为导向。据说编招股书的时候,各部门跟打了鸡血一样,跨职能协作,光速解决问题。这种效率,放在传统国企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你看,岚图模式的本质,就是一场精妙的缝合手术。它把传统车企的稳重、可靠和工业底蕴,与新势力的灵活、高效和用户思维,完美地嫁接在了一起。既有老炮儿的底气,又有小鲜肉的冲劲。这种“新旧合体”的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国企转型路径的一种探索,给一众还在迷茫中的“大象”们,提供了一个转身的范本。
最后是第三个骚操作:“攻守道”里的全球化布局。
在国内市场杀成一片红海的背景下,出海成了所有中国车企的必答题。但怎么出?是蜻蜓点水刷个存在感,还是真刀真枪地去抢地盘?
岚图的策略是“守住基本盘,偷袭全世界”。
“守”,就是深耕国内市场,把自己的高端人设做扎实。它的目标用户很明确——新时代的中坚力量。这群人有消费能力,但不再迷信BBA;他们追求科技感,但也看重安全和品质。岚图通过精准的产品和运营,牢牢抓住了这批人。有个车主大哥,连续买了5台岚图,理由除了产品好,还有“央企的底蕴和品质”,甚至连产品命名都能让他产生共鸣:“开FREE、追逐光、觅知音、实现梦想”。你看,文化和情怀的溢价,就这么来了。
这种口碑,不是吹出来的,是靠在漠河零下40度和吐鲁番零上50度的极限测试里熬出来的,是靠跟用户一对一沟通,让用户投票决定轮毂设计这种细节磨出来的。据说2025年,用户建议采纳率同比提升了300%。把用户当爹供着,新势力会的,它也学得有模有样。
“攻”,则是在全球市场刷脸,提升品牌逼格。2022年就跑到欧洲“蛮子”的地盘挪威去卖车;2024年亮相米兰设计周和都灵车展,还成了意大利阿玛尼篮球俱乐部的官方用车,这格调一下就上去了。今年又进军中东,跟石油佬们交朋友。
这套组合拳的精髓在哪?在于“出口转内销”的终极奥义。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发源地的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本身就是对产品力最强的背书。这种国际化的品牌光环,会反过来辐射国内市场,让国内消费者觉得:“嘿,这车都能卖给德国佬和意大利人,那品质肯定差不了。”品牌的护城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建立起来了。
所以,从不打价格战的“退”,到技术体制的“新”,再到全球布局的“攻”,岚图的每一步,都踩在一种微妙的平衡点上。它既有国企的沉稳和资源,又有新势力的冲劲和灵活。它像一个穿着西装的摇滚老炮,看似矛盾,却又异常和谐。
在新能源这个巨大的蛊盆里,最后谁能成为蛊王还不好说。但岚图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件事:国企大象,只要找对了转身的方法,跳起舞来,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惊艳。而它的故事,或许不只是一家车企的进化史,更是这个时代,传统工业基因如何与智能网联浪潮和解、共生、并最终实现自我重塑的鲜活样本。
魔幻,但又无比真实。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