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8月末,我自己也在琢磨这个榜单,开了点车,路上跟朋友聊起这事。他打趣说:哎,你说ModelY越来越没地位,是不是要被吓到?去年还抢着第一,今年掉到后面了?我笑了笑。说真的,看到ModelY掉出前两名,这事让我有点震惊。毕竟,去年它还几乎是纯电销量中最炙手可热的一款。
手边拿起手机,翻了翻乘联会那份数据,估算一下,去年双十一那段时间,ModelY的月销量一度冲到5万+(估算,样本少),那时感觉它就是纯电的常青树。但4万辆左右的销量,和去年同期比,差了整整快30%。这让我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市场真的变了?还是消费者的心思在变?还是它的稀缺性被打掉了点。
今天的新能源市场,真是战场。吉利星愿,榜单第一,估算销量4.6万辆,几乎是ModelY的1.2倍。这车里程长(手头信息未必极准,大概强调一下是体感估算),价格相对亲民,日常家庭用,确实抓住了部分二线及三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大哥周末还说,星愿后备箱空间挺大,开出去都能装点啥。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我曾写过吉利可能会借助供应链的某些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其实我更倾向于,它们供应链玩法类似拼拼乐,把成本压得低点,价格就更有竞争力。
比亚迪,确实让人头疼。排名倒数后40名,汉EV居然只排第44,销量估算只有几千左右(体感,小样本),我还真没想到。去年这款车在市场还算不错,尤其是年轻群体喜欢的造型和性价比,怎么突然冷掉了?是不是价格太高了?还是它的续航慢慢失去优势?可能都不是吧,我猜,比亚迪在新车型里面对空间、售后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潮水退去才发现谁在裸泳。
说到这,我想到一个疑问:是不是消费者其实更看重用得舒心而不是品牌光环?国产车性价比越做越明显,谁还会无脑追着ModelY跑?市场也不用一直看贵的就一定好。
顺便讲讲对比——我在实际开车体验中发现,同价位的Model3和特斯拉的版型设计差了不少。Model3,内饰用料不如想象中扎实,座椅确实舒服但空间稍紧,挂在心里最多的就是续航感受——路上跑了个短途,平均百公里能省下几块钱电费(估算,1.6元/千瓦时,两三百公里电费不到50元),但你说它的价格在这个比拼里是不是太高了?尤其是刚买完,心疼不已。
对比之下,吉利星愿基本上在配件和用料方面做得更实,价格跨度也缓,少了点格调多了一点实用主义。我始终觉得,咱们买车,不能光看冠上光环。比亚迪拼命在打科技牌,但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消费者更在意稳不稳定、适不适合自己。这也是我观察行业的一个偏好:新的变化谁能捕捉到,谁就能赢。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想问问:你会不会被品牌值左右,还是更关注使用感?今晚我还碰到一个本地修理工,他说:年前修过一辆汉EV,续航还挺给力,但价格也真挺高,后来换成元PLUS,好用还便宜。是不是感觉,这其实体会远比高大上更有市场?
不了,扯远了。刚刚上的那段供应链类似拼拼乐的比喻,还挺贴切。其实汽车行业很多事情,就是个成本-品质-价格的平衡木,咱们看,这个游戏逐渐露出端倪。
我对比了一下不同品牌车型,发现像零跑B10、蔚来ES6这些,销量都在2千到3千之间,但没有一款能像星愿那样冲到万辆,为什么?是不是技术成熟的差异?还是消费者偏好变化?我还没细想过。
摇了摇头,说得多半有点片面。市场的风云变幻,究竟谁能领跑?真让人琢磨。
哦,对了,临场小计算——比如说,新能源车的平均能耗大约是15千瓦时每百公里,续航300公里,算下来每次充满电大约花费45元左右(估算),如果每天跑50公里,一个月也就1500多块电费——成本其实还算可以接受。你想,他们的心算其实挺容易的,就是比那点电费少很多,真正影响剩下的,还是那些选择的心情和品牌的黏性。
市面上,除了销量外,很多车型的真实体验感其实很难用数据说清楚。比如我小时候听朋友说:开车,就得听着窗外的风声,感受车的脾气。这句话现在听来,好像也挺贴心——毕竟车不就是有温度有脾气的生活伴侣么?
至于问界M5、马自达chg-6呢?我倒觉得他们的表现也不容忽视,只是没上榜,因为行销策略和渠道布局,差了点运气。难道说,销量还真靠嘴炮和渠道铺排?这也是个问题。
你说,难不成,真正决定未来的是买车的那个人——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个我这样,开着开着觉得好用、顺手就行了,但有人会为了品牌故事买单,或者觉得稀缺感更重要一些。可能,市场就是这么复杂。
说到这里,有个小细节我没仔细想,就是我身边的朋友,他说:送娃们出去骑,哪个便宜、耐用就选哪个。这不废话嘛,可你根本不用上牌就能用几年……也许,未来的车可能更像我们惯的工具,而不是今天这种追求炫酷的装饰品。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想,真正的答案也许就是:谁能解决真正的痛点,谁就能赢。
下一场风暴会由什么引发?是价格战?技术创新?还是用户心理的变迁?这场战,谁能笑到最后?我真希望能在现场亲眼看到。
可惜,车窗外的风声又掺杂着不同的车鸣,像在提醒我,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走到终点。在这个快节奏的天地里,最触动你的一定还是那一抹细节。
所以,你觉得——下一场战,是技术升级,还是那点用心会让人折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