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破产,标志着这家曾以Jeep国产化闻名的合资车企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广汽菲克的破产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失败,更是传统合资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转型阵痛的缩影。
广汽菲克的核心问题首先体现在产品层面。Jeep国产车型长期存在"烧机油"、双离合变速箱故障等质量问题,2018年甚至被央视"315晚会"点名批评。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品牌口碑,导致消费者信任崩塌。同时,公司产品更新迭代缓慢,2015年推出自由光、2018年推出大指挥官后,近十年未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广汽菲克更是严重滞后,电动化布局完全空白,错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
广汽菲克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重大失误。公司年设计产能超过30万辆,但2022年销量仅1861辆,产能利用率不足10%,固定成本成为财务负担。股东之间的矛盾更是雪上加霜,2022年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拟增持股比至75%,遭到广汽集团强烈反对,双方合作彻底破裂。决策机制僵化也是问题之一,据内部人士透露,外方总部的产品规划委员会每年仅召开两次会议,国产车型改款需经多层级审批,导致自由光改款拖延三年之久,错过市场机遇。
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也是广汽菲克失败的重要外部因素。随着比亚迪、蔚来等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以及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强势竞争,Jeep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差异化优势。广汽菲克从"硬派越野"转向家用SUV的定位调整并不成功,国产后定价又高于同期自主品牌,性价比不足。在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的市场环境下,缺乏电动化产品的广汽菲克自然被市场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