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十一万公里,这辆五菱宏光MINI EV的续航从120km掉到不到50km,听起来像一场电动车的早衰。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没太在意这些数字,只觉得家用代步,能跑能用就行,不敞亮的感觉,没有太多耐用性这个概念在我脑里。
但前两天偶然翻了下车主的微信群,有个朋友就在抱怨,说他的MINI EV续航越来越差,才开了三年,感觉像八年车的电池状态。我当时心里一震。毕竟,买这个车本身就是冲着价格实惠、灵活、能用几年的心理去的。原本以为,三年走个十几万公里,电池能剩七八成就不错了。可这朋友显示,电池状态急剧不好,续航明显缩水。这种趋势,不止他一个朋友有类似体验。
我想啊,为什么会这样?电池的耐用性,似乎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脆弱。电池从研发角度看,也不算坚不可摧。它像糖果里的夹心,外面坚硬,里边却脆弱。一部分原因,是用料不到位。我了解到,部分低成本车企为了压缩成本,选择了低密度、多层的电池包,虽然看上去便宜,但时间长了,热管理差,电池组内局部过热,就会加速性能衰减。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我朋友当初买车时的喜悦,那会儿还说开两年不换电池也没关系,不用担心换新成本。可惜,这个想法没考虑到,那些看不见的细节。他当时没考虑到电池里那些藏在角落的薄膜,有多脆弱。实际上,电池的寿命除了和使用时间有关,还和每次充放电的频率、方式密切相关。
我觉得很多车主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维护,导致续航变差得快。不停地充高压,或是用快充,经常让电池处于高热状态,实际上就是在加速老化。我去车店问过一次维修工,他说:很多人充电快,充满直接插车开,几乎没有放电和冷却的概念,就是死循环。其实这点很细节,普通人都没注意,但电池在极端充放电、温度变化剧烈时,寿命惊人地会折损。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可能也是问题。一线供应的电池,某些品牌常用的低价芯片,在长时间使用后,表现出达不到预期。像我老婆那辆,买了两年,续航缩水约30%,上次车检测师说,电池内部电芯一致性变差。部分厂商采用的电芯,可能在出厂时就存有差异。就像买水果,苹果看上去差不多,但里面是不是烂了,你得切开才知道。
我那朋友还调侃:买车前,店里说电池有五年质保。但实际上,五年后,很多车还是靠着底薪跑着。只有少部分车,维护得好,电池可以撑得更久。谁不希望花少钱,跑得久呢?我们知道,续航里程其实就是车主心中的心里价位。我的估算,75%的车主,是挺在意剩余续航的。平常用车,感觉续航打个折,心里就不舒服。
这中间,我还琢磨,油车和电车的差别在哪里?油车百公里油费大概几个人民币(大概这社会平均的1.2元/L,油耗8L/百公里,算一下,把油钱都除掉,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费可能不到一块五六),比起油车的耐用成本,电池的问题,的确让人更敏感。毕竟,出一个修,便宜点,修理工老说:电池一出问题,差不多得掏几万块。
我也试图估算,假设这辆车的电池用到第六年(估算平均折旧20%),续航才剩50%,那几乎感觉在开快要死的电池了。这还不算二手车的保值率,大概只有20-30%。不同品牌的差别,也明显,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说自己耐用性强一些,我么的MINI EV用的,是供应链便宜的锂电池,可能热管理没那么到位。
而这,又让我想起,很多厂家也不太在意可持续性。许多品牌在技术选型时,着眼点更多是成本控制而非耐用性。毕竟,车企心里都想:今年销量好就行,卖车赚点快钱,寿命长点的事情,就留给未来发展吧。
曾经碰到一个修理工,他说:我们做维修,看到一堆电池,开不到五年就出问题的,年限差不多两到三年,电池寿命真是‘见鬼’,有的还跟电池架子有关。当时我还问:这个问题是不是业内都知道,但不说?他笑笑:都知道啊,谁都想把电池卖出去更快、更贵。
我自己算过,若按百公里电费0.2元,行驶11万公里大概2.2万元的用电成本。而这车 në个重点——电池只剩一半的续航,意味着你基本要换电池了,或者准备多掏点钱修,那续航变差的痛苦,就是如此真实。
其实我觉得,电动车的发展,潜在的问题也在这个耐久性上。电池越变越差,用车感就像吃了很多变质的水果——一开始还香,久了就变味。而且,很多车主没想到,厂里推的那几年包换电池的承诺,可能也只是甜言蜜语。你问问售后,那保修到底算不算终身?他们都说看具体情况。
(这段先按下不表)让我觉得奇怪的事是,很多人买电动车,根本没想过电池什么时候会出问题。我猜,可能是被降价宣传冲昏了头。就像我朋友说的,买车其实无非目的是方便用,不用太在意寿命,但慢慢待到续航缩水,才发现真正的耐力,比想象中还差点意思。
你还记得,不少车主说我不喜欢快充,因为用得频繁,电池容易‘坏’?这是真的。厂商宣传快充多方便,但只要用得不当,电池实际寿命就可能大打折扣。试探性地说,也许,未来的电池还会有更强的耐久性,但我个人猜测,没有量产成熟之前,长时间使用的妥善维护方案,依然是个难题。
有人说,电动车的要靠新材料新技术来救。可是现在来看,许多老牌技术还没充分发挥到极致,就急着推广了,真的还行?只怕,要真出现像这辆MINI EV那样,两年续航掉一半的状况,不止是一辆车的个案,可能是行业漏网之鱼。
我还真挺好奇。这些电池在行驶中的表现差异,除了用料和管理,还和驾驶惯怎么有关?有些朋友会说:我只用电表慢充一次,每天睡觉前,充个80%——这样电池也会更持久。我试过,感觉这个说法合理,但没那么绝对。
(这段先不说)也有人觉得,至少现在的技术还在磨合期,未来耐用电池会变得普及甚至便宜。可我觉得,实际用车中,差距还挺大的。像某些车用一年后,差不多续航就亏到不剩,就像个老手提灯,还能点亮,但用着不那么亮。
每次这时,我都会想,究竟是谁在吃亏?是买车的用户,还是整个产业链的研发方?我不知道,但我更在意的,是电池那点小细节。像我那朋友说:如果真有一种电池,用10年都没问题,续航还能保持原有水准,咱们早就不用担心‘老化’问题了。但这种电池,背后可能就是成本爆炸。
行业里各种方案都在试探中——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固态电池的出现,虽说听起来靠谱不少,但实际能否解决耐久性、热管理、成本这些问题,还得看时间。至于我,总觉得这就像买机票一样,你可以多比比价格、航线,但最后能飞到目的地的,还是经验最丰富的那条线。
而且,还得考虑到,用车环境不同,比如北京夏天,经常热成烤箱;南方潮湿,电池更容易出问题。刚才我还问了一下修理工:你们做维修的,到底见过多少电池死得快?他笑了:大部分都和温度有关,热管理不到位,电池里的‘微循环’就开始踩刹车。这是直观的,因为我妈妈就喜欢把车停着,不怎么开,动力电池放着不动,也会出问题。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如今的电动车,好像耐用性还不是很成熟。远没有大家想象中跑久、用久、修得起。这也是市场潜在的坑。销售人员说电池保修五年——你相信吗?我觉得,有的厂商这可能只是捆绑策略。
所以,到底电池能不能稳得住?没人能给我一个定心丸。我们只能在使用中摸索出自己的口诀。少用快充,合理充电,尽量避免充满就跑,冷却电池……这些细节看似鸡毛蒜皮,其实关系到用得久。
我知道,未来电池如果能实现十年不坏,那就不用担心续航了。可现实呢,似乎还远着呢。你呢,看了这些,觉得电动车的耐用命还真能做得更长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