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卖得越贵,穷人活得越累。看到全新一代奥迪Q5L的新闻时,我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么句话。
这车确实漂亮。熏黑进气格栅配上贯穿式尾灯,内饰两块大屏晃得人眼花,48V轻混系统听着就高级。14.9万台的年销量,证明有钱人是真喜欢。可转头看看楼下送外卖的小哥,他电动车上的雨披还在滴水。
你说这世道怪不怪?一边是4S店里的销售端着现磨咖啡给客户讲解"P0+P3电机组合",一边是城中村的母亲在菜市场为了三毛钱的白菜帮子讨价还价。奥迪的工程师们肯定没想过,他们精心调校的FSD可变阻尼减震器,减不掉这个社会最刺骨的颠簸。
我认识个在奥迪4S店擦车的王师傅。他每天要擦二十台车,手指关节都变形了,可连Q5L的后备箱都买不起。最讽刺的是,他擦得最认真的那台顶配展车,方向盘上还留着客户试驾时蹭上的粉底液。王师傅说:"这些车啊,就像橱窗里的蛋糕,我们这种人就配闻个香味。"
豪华车市场年年创新高,可普通人的日子怎么就越来越难?那些在配置表上吹得天花乱坠的"副驾驶娱乐屏",对挤地铁的上班族来说,还不如手机里能刷的短视频实在。更可笑的是,现在连汽车都要分"特供版"——加长轴距讨好中国买家,却对普通老百姓的真实需求视而不见。
记得去年有则新闻,某地农民工集体讨薪,他们蹲在豪华商场门口吃泡面,背后的巨幅广告正是某款豪车。广告词写着"尊享人生",可这些真正建造城市的人,连基本工资都要不到。这画面比任何批判都来得深刻。
我们总在讨论消费升级,可升级的到底是谁的生活?当车企忙着给真皮座椅打孔的时候,多少打工人连个像样的办公椅都没有。更可怕的是,这种消费主义狂欢正在制造新的鄙视链——开BBA的看不起开国产车的,开国产车的又看不起骑电动车的。
不是说不能追求好车。问题是,当整个社会都在为少数人的奢侈品狂欢时,那些真正需要代步工具的普通人怎么办?我见过太多年轻人,为了个车标背上五年贷款,就为在同学会上不丢面子。这哪是买车,分明是买份虚荣心。
车企当然要赚钱。可赚了钱之后呢?奥迪的德国工厂工人时薪能买两杯星巴克,我们这儿的装配线工人加班到半夜就为给孩子凑补习费。同样的品牌,不同的人生,这差距比Q5L的轴距加长更值得关注。
下次再看到豪车广告时,不妨想想菜场里那些佝偻的背影。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顶配的人生,更该有标配的尊严。毕竟,再先进的智能互联系统,也连不通这个时代最深的割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