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关于汽车安全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起因是一款新车——蔚来子品牌乐道推出的L90。
这款车在宣传中提到了一个很多人听起来有点反直觉的概念:车子不是越重越安全,轻量化才是未来的方向。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咱们平时买车,不都喜欢用手敲敲铁皮,听听关门声,感觉车子越沉重、越敦实,心里就越踏实吗?
怎么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个老理儿就不管用了?
一个坚持做了十年纯电动车,从不碰增程这种“快钱”模式的车企,这么说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在讲新故事?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正面回答那个最核心的问题:车重真的等于安全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的车身结构技术、材料科学都比较有限,想要把车做得结实,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堆料,用更厚、更重的钢板。
所以,一辆更重的车,往往也意味着它用了更多的钢材,在碰撞中确实能占到一些便宜。
但这是一种技术水平不高下的无奈之选。
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汽车安全工程已经发展成了一门非常精密的科学,它看重的不再是单纯的重量,而是更复杂的指标,比如车身结构的吸能与传力设计、乘员舱的坚固程度以及先进材料的应用。
这里面有个很简单的物理学常识。
当两辆车发生碰撞,它们各自携带的能量大小,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在速度一样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车,碰撞时产生的瞬间能量就越大,破坏力也越强。
乐道L90这次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它的整备质量控制在了2.2到2.3吨的范围。
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还是不轻,但你要知道,跟它同级别、同样是大三排座椅的那些增程或者混动SUV比,动辄就是2.6吨往上,乐道L90足足轻了大约300公斤。
这300公斤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车里少坐了三四个成年人。
这意味着,在发生同样速度的碰撞事故时,乐道L90车身需要吸收和抵御的碰撞能量,天然就比那些更重的对手要小不少。
能量小了,车身结构应对起来就更从容,传递到车内乘客身上的冲击力自然也就更小。
所以说,在现代汽车设计理念中,轻量化和高强度是相辅相成的,用更轻的重量实现更高的安全标准,这才是真正技术水平的体现。
况且,车身轻了,好处远不止这一点。
它能让车的能耗更低,跑得更远;能让刹车距离更短,反应更灵敏;还能减轻悬架系统的负担,提升操控性和舒适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那么,乐道L90是如何在保证甚至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做到这么大幅度的减重的呢?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偷工减料”,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巧妙设计。
根据公开的专利信息,蔚来为了这款车搞了不少创新。
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就是把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电池温控这些过去分散独立的模块,进行了一次高度的集成化整合。
这就好比我们收拾屋子,把一堆零散的东西分门别类放进一个收纳箱里,整个空间就显得利索多了。
通过这种集成化设计,相关系统的体积直接缩小了30%,重量也随之下降。
省出来的空间,就变成了那个非常实用的240升超大前备箱,而减下来的重量,则为整车的轻量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光靠结构优化还不够,车身的“筋骨”必须足够强壮。
这就要看材料的运用了。
乐道L90的白车身,也就是整个车架子,使用了高达84%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
其中,更轻也更贵的铝合金材料占比达到了34%,这在同价位的车型里是相当舍得下本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车身上最关键的8个部位,比如保护乘客生存空间的A柱、B柱和车门门槛等地方,乐道采用了强度高达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
2000兆帕是个什么概念?
打个比方,它相当于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能承受住将近20吨的压力。
用这种堪比潜艇外壳级别的材料来打造驾驶舱的“安全笼”,目的就是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车内空间不被挤压变形,为乘客留出宝贵的生存空间。
这种做法,就是把最好的材料用在最关键的位置,既保证了极致的安全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量增加,体现了非常高超的工程设计水准。
聊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乐道L90的这些技术亮点,并非一蹴而就。
它是蔚来这家企业坚持了十年,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研发资金所结出的果实。
在过去几年,当许多车企为了快速抢占市场、获取利润而纷纷推出增程和混动车型时,蔚来始终坚持在纯电动这条赛道上深耕。
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制约电动车普及的根本瓶颈,与其说是续航里程,不如说是补能的便利性和速度。
为此,蔚来又投入了180亿元的巨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充换电网络。
截至目前,蔚来在全国的充换电站总数已经超过了8100座,甚至连路况复杂、环境艰苦的川藏线上都实现了换电站的全线贯通。
这种看似“笨重”的投入,恰恰构筑了蔚来最深的护城河。
正是因为有了便捷的换电体系作为支撑,蔚来才能在产品定义上更加从容,可以心无旁骛地去研发更高效、更轻量化的电池包和整车平台,最终将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在乐道L90这样的产品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随着乐道L90的推出,蔚来的产品布局也变得更加清晰。
它将主攻最广大的家庭用户市场,用技术上的突破和亲民的价格去打动消费者。
而即将亮相的第三代蔚来ES8,则将继续坚守豪华旗舰的定位。
这样一来,就在竞争激烈的大尺寸SUV市场,形成了一个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相互配合的“双车组合”。
这背后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商业策略,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和追赶之后,开始在核心技术领域展现出的自信和创造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