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理想汽车首款纯电 SUV,理想 i8 自发布以来就备受关注。虽然理想汽车未公开精确的累计订单数量,但通过其官方披露的交付目标和市场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 i8 当前的交付态势、产能布局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一、订单与交付现状:工厂满负荷运转,9 月目标挑战万辆
订单态势积极,但具体数据未公开
理想汽车并未官方公布 i8 的确切订单数量。然而,从公司高层表态和产能规划中可窥见端倪:
CEO 李想明确表示,9 月理想 i8 的目标是保障交付 8000 辆,并挑战 1 万辆。
工厂已处于 "满负荷运转" 状态,供应链正协同加速生产,以争取用户在国庆假期前提车。这一激进目标本身反映了订单储备较为充足。
长期目标:稳定后月销 6000 辆
李想进一步指出,i8 在度过初期爬坡阶段后,长期稳定月销目标为 6000 辆。结合另一款纯电车型 i6(目标稳定月销 9000-10000 辆)及 MEGA,理想计划将纯电车型总月交付量提升至1.8 万 - 2 万辆,以期在 2025 年底实现高端纯电赛道 "保五争三" 的地位。
二、产能与供应链:超充网络护航,但产能爬坡是关键考验
生产端全力保障交付
理想汽车正在加速产能爬坡。
超充网络快速扩张
截至 2025 年 9 月,理想已投入运营3,219座座超充站(拥有 超1.7万 个充电桩),并计划在年底前建成4000 座超充站。这不仅是 i8 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之一,也是缓解用户补能焦虑、支撑纯电车型销售的重要基础设施。
供应链与组织架构调整的潜在影响
2025 年 6 月,理想将原 "研发与供应群组" 和 "销售与服务群组" 整合为 "智能汽车群组",旨在提升内部协同效率,以支持长期增长。然而,此类调整在短期内可能对生产节奏产生一定影响。
全球芯片及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仍是潜在风险点,需持续观察其应对能力。
三、市场竞争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定位:切入蓝海市场,但竞品环伺
i8 定位中大型 6 座纯电 SUV,售价区间预计在 30-40 万元。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 1-5 月该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渗透率仅为 38.2%,低于整体市场(49.4%),存在市场空间。
然而,问界 M8、乐道L90、蔚来ES8等竞品已陆续上市,小米 YU7 等车型也在重叠价格带带来竞争压力。理想需依靠其 "车和家" 产品定位与智能驾驶能力(如 VLA 模型)突围。
消费者情绪分化
一方面,地方补贴退坡及竞品增多导致部分用户持观望态度。
另一方面,理想通过金融政策(如 L 系列免息、尾款减免)刺激需求,但 i8 作为纯电新作,仍需验证市场对理想品牌电动技术的接受度。
四、目标达成评估:短期可达性分析与长期风险
9 月目标(8000-10000 辆)实现可能性较低
前三周交付量:第一周(9.1-9.7):1080辆 第二周(9.8-9.14):1260辆 第三周(9.15-9.21):1140辆,前三周累计:约3480辆(1080+1260+1140)。若要达成6000辆目标,第四周需交付约2520辆,但i8单周峰值暂未突破1260辆,挑战较大,更不要说8000-10000的目标。
长期目标(稳定月销 6000 辆)
挑战较大。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
产能持续稳定性
第二、三工厂的审批与投产进度需紧跟需求;
纯电市场接受度
理想需快速积累用户对纯电技术可靠性的信任;
竞争强度
若对手采取价格战,i8 的性价比优势可能被稀释。
结论:i8 的战略意义与投资启示
理想 i8 的交付表现不仅关乎单车型销量,更是理想汽车从增程转向 "增程 + 纯电" 双轮驱动战略的关键试金石。短期来看,9 月交付目标不好达成,长期稳定月销 6000 辆需克服产能、市场竞争及用户认知等多重挑战。
总体而言,理想 i8 已展现出积极的初期势头,但能否真正站稳高端纯电市场,仍需时间检验。李想的 "保五争三" 目标雄心勃勃,其实现路径注定不会平坦。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声明: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