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路口等红灯,一辆坦克300“哐当”一下蹿到我前头,车窗敞着,周杰伦的《七里香》感觉都快把车门震下来了。
我正琢磨这车主八成是个戴金链子的糙汉,结果绿灯一亮,副驾窗摇下来——好家伙,一张白到反光的脸,太阳帽压得低低的,墨镜遮了半张脸,原来是位都市丽人。
等车开远了我才瞅见,后备胎上还耷拉着个半人高的粉色蝴蝶结。
这场景现在太常见了。
你去商场地下车库转一圈,十辆硬派越野里有八辆贴着卡通贴纸,后备箱塞满了瑜伽垫和星巴克袋子,轮胎花纹比我奶奶的老花镜还干净。
有人说这是“买椟还珠”,我倒觉得,现在的越野车早不是冲沙玩泥巴的工具了,已经成了都市男女的“移动时尚单品”。
01 方盒子的颜值税,大家交得心甘情愿
汽车圈这两年刮起了“方盒子风”,从坦克300到北京BJ40,再到新出的比亚迪方程豹、仰望U8,一个个长得跟乐高积木成了精似的。
某汽车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硬派越野车销量同比涨了47%,但同期全国越野俱乐部的新增会员数只涨了12%。更有意思的是,坦克300的车主里,25-35岁的女性占比高达32%,比十年前翻了五倍还多。
这些车主打开购车软件时,搜的可能不是“最大涉水深度”,而是"方盒子 改装贴纸"。
某电商平台上,“越野车粉色装饰”的年销量都是四位数,最贵的一套蝴蝶结贴纸敢卖899块,比正经越野防滑链还贵。
有位卖改装件的老板跟我吐槽:“现在姑娘来改车,先问能不能贴星黛露,再问能不能加氛围灯,最后才象征性问一句”这车能开去草原不?我都懒得说实话——就您这装饰件,到草原三天就得被树枝刮成乞丐装。
为什么方盒子这么受欢迎?
说白了,它长在了当代人的审美G点上。
方方正正的轮廓自带“不好惹”的气场,比圆润的家用车多了几分“姐不好惹”的飒劲。
就像穿oversize卫衣显脸小,开方盒子SUV能显得人娇小精致,这反差萌谁不爱?
02 诗和远方在朋友圈,现实在早晚高峰
我表姐去年提了辆北京BJ40,提车当天就去贴了全车哑光膜,还在车顶装了个行李架——上面摆着个巨大的毛绒玩具熊。
我问她这架势能去穿越可可西里了吧?她白了我一眼:“你看我这高跟鞋能踩油门就不错了,上周去郊区摘个草莓,底盘蹭了下石头,我心疼得半夜没睡着。”
我想,这并不是个例。
某机构做了一次小范围统计,72%的硬派越野车一年里驶出市区的次数不超过5次,45%的车主连四驱模式都没开过。
不是不想去远方,是被生活这根缰绳收得太紧。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得堵在三环上,晚上八点才挪出公司地库,周末要么加班要么陪娃逛游乐园,哪有功夫去翻山越岭?
有位网友说得实在:“我买越野车,是想在堵车的时候,从车窗里看到的不是前面车的排气管,而是能瞅见点蓝天白云。”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在朋友圈过“越野瘾”。
打开某红书,“假装在阿拉善”的话题有2300万次浏览,有人把车开到郊外的土坡上,摆个喝咖啡的姿势拍九宫格,拍完赶紧开回市区洗底盘。某租车平台的数据显示,节假日租硬派越野的人里,80%会要求送车到网红打卡点,而不是越野基地。
03 别笑人家伪越野,方盒子里装着成年人的童话
有人嘲讽这种现象是“精致的虚伪”,我倒觉得挺真实。就像男人买机械表不一定懂机芯,女人买名牌包不一定装文件,买越野车的人,买的其实是种可能性——万一哪天想通了,辞职去西藏呢?
这种“可能性”比真去越野更值钱。
某汽车品牌的调研显示,买硬派越野的车主中,68%的人认为“这车让我觉得自己随时能逃离城市”,哪怕他们一年也逃不了一次。
其实,汽车厂家早就看透了这点。
现在的越野车,内饰比轿车还精致,坦克300的莫兰迪色系内饰卖得最好,北京BJ40推出了“闺蜜版”,连安全带都绣着小碎花。某品牌负责人在采访里说漏嘴:“我们现在设计越野车,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放进商场的自动洗车机,其次才是越野性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车企直接打起了“方盒子”伪越野车的主意,就造方盒子造型的非承载式车身的普通SUV,压根不具备啥越野能力,但是,销量却依旧很好,比如,奇瑞汽车的捷途旅行者系列。
所以说,说到底,汽车这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满足人的念想的。
有人想靠它去远方,有人想靠它撑场面,有人就单纯觉得方盒子比圆滚滚好看。
至于越野性能?就像手机的防水功能,99%的人用不上,但有了就觉得踏实。
下次再看到挂着粉色蝴蝶结的越野车,别忙着撇嘴。
说不定车主正踩着高跟鞋,在方盒子里装着自己的童话呢——毕竟,生活已经够糙了,车子精致点怎么了?
对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