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三部门联手整治车辆运输车: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将重罚

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印发《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交通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2025年7月至12月)旨在根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推动整车物流行业规范化发展。以下是行动的核心内容及地方执行情况的详细解析:

7月起三部门联手整治车辆运输车: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将重罚-有驾

一、专项治理行动的核心任务

1. 严格新增车辆准入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对新增车辆运输车的外廓尺寸进行严格查验,不符合国家标准(如长度超过22米、宽度超过2.5米)的车辆不予注册登记,交通部门也不予配发道路运输证。工信部则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对违规生产不合规车辆的企业依法处理。例如,广东省对非法改装的“飞机板”车辆采取现场切割整改措施,并对驾驶员进行行政拘留 。

2. 强化源头装载监管

重点监管乘用车制造企业装车点、物流场站等源头环节,要求使用合规车辆运输,严禁超限装载。对指使司机超限运输的企业,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责令整改并处罚。例如,东莞市对违规装载企业实施“一超四罚”,吊销多次违法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并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 。

3. 加强路面执法检查

在高速公路、物流场站周边等重点区域,严查车辆运输车违法运输行为。例如,对平头铰接列车装载超过6辆、中置轴车辆运输车装载超过9辆的,认定为违法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陕西省咸阳市通过“一路多方”协作机制,常态化查处非法改装和超限车辆,形成高压态势 。

4. 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驾驶人及企业实施阶梯式处罚,包括吊销证件、停业整顿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例如,江苏省规定,企业违法超限车辆超过总数10%的,责令停业整顿;超过30%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经营许可证 。

二、地方执行与典型案例

1. 张家港的治理实践

- 科技治超:依托24套货车动态监测系统和417路监控设备,构建“全天候、全时段”监测网络,实时采集超限数据并推送预警,2025年以来查处超限车辆209辆,其中“双百”车辆18辆 。

- 联合执法:开展66次路警流动联合治超行动,查处非法改装车47辆,并对高频违法企业实施“一超四罚”,停业整顿44家次 。

- 源头管控:对货运企业开展现场勘验和联合指导,要求合规装载,2025年3月以来整改闭环问题42个,约谈高风险企业 。

2. 全国其他地区的典型做法

- 广东省:重点打击“飞机板”等非法改装车辆,2025年查处强行冲卡案件37起,行政拘留当事人,并对装载源头企业进行联合监管 。

- 江苏省:通过“一超四罚”细则,明确对车辆、驾驶人、企业和装载源头单位的处罚标准,强化信用监管,将违法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

- 陕西省: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短途驳载整治,深挖非法改装企业线索,对暴力抗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三、行业影响与应对建议

1. 短期挑战

- 成本上升:合规车辆装载量减少(如中置轴车从28辆降至9辆),运输成本增加,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

- 运力调整:公路运输向短途接驳转型,企业需调整运输结构,例如江铃集团实顺物流将部分车辆转向其他货物运输 。

2. 长期机遇

- 市场规范化:淘汰不合规车辆后,合规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运价逐步回归合理水平。2018年治理后,公路运价上涨20-30%,铁路、水运占比提高 。

- 绿色转型:国家对老旧货车报废更新给予补贴(最高14万元),推动新能源车辆普及。例如,张家港港务集团引入氢燃料牵引车,实现零排放运输 。

3. 企业应对策略

- 更新车辆:利用补贴政策(如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淘汰老旧车辆,采购合规车型。例如,张家港运昌物流采购40台氢燃料牵引车,提升运输效率 。

- 优化线路:通过多式联运降低成本,例如结合铁路干线运输与公路短途接驳,减少公路长途依赖 。

- 合规管理:建立内部装载监管机制,定期培训驾驶员,避免因超限被处罚 。

四、政策支持与长效机制

1. 补贴政策

2025年国家对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给予最高14万元补贴,其中新能源货车补贴力度更大。江苏省细化补贴流程,企业可通过“苏服办”APP线上申请,提交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

2. 长效监管

- 信用体系:将违法超限信息纳入企业信用档案,与“双随机”检查挂钩,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

- 区域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例如张家港与盐锡、沿江高速大队开展“高地联勤”,强化违法车辆追踪 。

此次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源头-路面-惩戒”全链条管控,旨在根治车辆运输车乱象,推动行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快合规转型,以适应市场新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