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里最近可真够热闹,是不是有种“谁都在给你上课”的气氛?但要说这两天最让人搔首弄姿的主角,那还得看华为鸿蒙智行弄出来的新款问界M7。大家都盯着呢,期待着那一张“小订”按钮早点亮起来。但厂家玩了一把“闪现”,明明本来要在8月给大家开抢,现在又突然宣布,正式小订时点定在9月4日。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游戏里的“吊胃口”,先让你想吃点啥,再告诉你菜单要下个月才上,真会卖关子。
其实大家这么关注这辆新车,归根到底,无非就两件事:首先是心里的那个“安全感”,谁不想坐在车里像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稳稳的,又不用老提心吊胆;其次就是各种前沿科技的刺激,这两年智能网联车跟喝了“红牛”似的,隔三岔五弄出来点黑科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这一次,鸿蒙智行是把“激光视觉”给安排上了,据说要颠覆不少人的认知。官方卖点里还把车身尺寸搬出来秀了一把,5080mm长、1999mm宽、1780mm高,轴距3030mm。乍一看,这体量都快晋升大家庭用车的标杆了。说是面子足、空间大,听起来没毛病。
不过真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个激光雷达,以及相关的“激光视觉舱内解决方案”。你要是对行业动态有点熟悉,应该知道,现在市面上类似的智能驾驶方案,很多都是车外雷达一套套、摄像头一圈圈。可华为这次反其道而行,引入了个“Limera传感器”,而且还藏在车舱里。干嘛摆着不让人看?有一说一,这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激光视觉到底能干啥?难不成真的能大大提升安全防护?
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大管家”靳玉志放话,Limera传感器这玩意体积小巧,但本事不小。尤其在夜晚,遇到路上突然蹦出来30厘米高的小障碍物,哪怕车速飙到100km/h,系统都能准确识别,还来得及停住。这个操作,是不是有点像美剧里那种高能预警,关键时刻就能救命?你说万一有个小动物窜出来,司机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感觉每个爱开夜车的人听了都想喊一句“救星来了”。当然,具体效果还是得等体验官上路,毕竟宣传归宣传,实战还得拎出来说话。
现在市场上智能驾驶那叫一个拼,各家都在秀“自动驾驶”、“智能辅助”。但从整个大环境看,激光视觉这一项,确实称得上是“炸裂行业”的新成员。不单是检测障碍,理论上还能提升系统对多变光线、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你想象一下,那天大雾弥漫,普通摄像头也看不清楚路况,如果激光传感器能提前发现风险,这安全感直接拉满。华为选择把激光视觉放到舱内、而不是车外,既规避了成本,也不怕风雨侵袭,这种设计,说不定以后车企都要争相效仿。
还有个值得聊的,就是选装的自由。如果你偏爱传统,完全可以选不要雷达的纯净版。不过据说没雷达的版本会搭载舱内激光视觉,打的是科技差异化牌。大家伙心里是不是都在砸算盘:选哪个性价比高?有没有哪个版本更容易抢到?厂家这波设定档,刺激的是用户的“优越感”,谁先上车、谁先体验,分享的故事绝对不止一个。到时候剁手党估计又要熬夜排队了。
说到动力,这款问界M7也是拿出诚意来卷一卷。市面上电车、油车谁都不服谁,结果它直接双管齐下,增程版、纯电版齐刷刷上线。你问电池如何?宁德时代品牌挂得明明白白,家底雄厚。增程版有37度电和53度电两种规格,夸张一点说,续航可以劈到1600公里,百公里油耗只需6.5升(数据出处:WLTC)。纯电版更是“100度电”,最多能跑700公里。再配备华为高压电驱七合一系统,技术流跟性能派都能做朋友了。对那些天天赶路的人,这续航,就是一份安心。
你别说,这个数据一出来,网上立刻炸了锅。特别是看到油耗这么低,还有极限续航,是不是有点让人浮想联翩?咱们有点年纪的老司机,大概都有那种“加油站恐惧症”,车刚加满油还没跑几圈,又得准备充值了。现在好了,电池升级、混动方案更平衡,理论上可以大步远行,也不给钱包太大压力。今年的智能车市,能不能靠这些技术再度爆火?网友们都在竖着耳朵听。
说到这里,还是得回头夸一句厂家会玩气氛。原本大家都以为8月能抢首批预定,可IT之家给出的消息是,问界系列总监@远山如画透露,为了让产品跟市场需求节奏对齐,才临时调了时间。这种“临门一脚”的变动,难不成交响乐还得抢个高潮?实话实说,热度已经撩起来了,越是等不到,越是觉得发布当天能有热搜爆炸。厂家的套路,或许就是让你焦虑一阵,最后来个年终大反转。
其实在这个智能汽车大浪淘沙的年头,谁能稳稳坐上牌桌,就是得把技术硬通货摆上来。这次问界M7一出,不管是激光视觉、动力总成,还是“神秘预定日”,通通拼的是创新和用户体验。说白了,安全感、黑科技、驾驶乐趣都想要,那就得等市场实打实的反馈。网上总有帖子说“谁能开到首批体验就赢了”,估计到时候车友圈里会多出一堆“爆料王”,谁遇到啥奇葩异常恐怕立刻就会上热搜。
不过,有技术就必有争议。激光视觉虽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是不是伪需求,多少还有点疑问。你敢说一辆车不装外部雷达、不靠摄像头,真的能全时监控风险吗?舱内传感器的极限,到底差距多大?市场认不认可,全凭后续用车体验。如果能解决夜间识别、人为误操作这些痛点,那就是真正升级了安全门槛。否则,再高大上的科技摆在PPT上,也就只能吸引一时的眼球。
再看看价格和市场反馈,这才是硬伤所在。目前官方还没给出具体的小订价格,大家都是等风来。华为此前车型动辄几十万,这一波激光视觉估计也要有“科技溢价”。到底划不划算,等首批用户买了,再薅几根羊毛出来瞧瞧真相。话说回来,哪家的首发不带风险,都只能用“尝鲜者”自嘲,怎么用得住,还是看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至于目前流出的数据和方案,就等厂家再“放大招”吧。车圈儿这些年谁还没被“车机升级”、“辅助驾驶”、“空间优化”忽悠过?问界M7有新科技,还得有真体验。大家伙也别光靠官方宣传,首批用户的反馈才是王道。等发布那天,肯定朋友圈、各大论坛全都吵起来了,四海八方都要抢着讲自家的感受。
写到这,忽然开了个脑洞,万一等到小订那天新功能又有变动呢?汽车市场就是这样,今天说要上新技术,明天搞不好又有新玩法等着你。智能驾驶、长续航、极致安全,这些标签都有可能一夜之间“刷新”,你说这是不是“科技圈版的追剧”?谁主演,谁配角,谁抢了镜,统统都是未知数。
总结一下这波操作,华为问界M7小订时间官宣定档,激光视觉黑科技加身,市场热度未减反增,大家的期待感持续拉满。从外观尺寸到动力方案,再到黑科技亮点,问界M7无疑已成为今年智能车市场的“话题王”。但对于大多数想买车的朋友来说,更想看到的还是实际效果、真实用车体验。谁能抢先试驾、谁能当首批“爆料王”,势必又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新品大战。
不过最终还是那句话,智能汽车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不停追赶。黑科技可以一波接一波,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路上的安全与驾驶的乐趣。如果说这次的激光视觉可以帮我们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那确实值得多等几天。有本事的车企,就得让大家用得舒服、开得安心。
你怎么看?是不是也在等小订开启那一天,或许正好能遇到属于你的那一辆“黑科技新车”?欢迎留言来聊聊你的观点,看看市场这波新技术,会不会真成今年车圈里的“爆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