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个企业能坚持35年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在汽车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里。

最近,长城汽车迎来了自己的35周年,他们没有搞太多花哨的庆典,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实在的方式——“亮家底”,向外界展示了他们这些年来到底在做什么,又是如何从一个河北保定的小镇改装厂,一步步成长为今天在国际上都有名气的汽车集团。

这背后,藏着一套值得我们普通人了解和思考的发展逻辑。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城汽车是如何造车的。

很多人买车最关心的就是质量和安全,长城在这方面下的是一种“笨功夫”,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投入”的功夫。

走进他们位于徐水的生产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现代化,甚至有点超前。

比如在冲压车间,巨大的钢板被送进去,经过一排共18台压力机的冲压,就变成了车门、车顶这些我们熟悉的部件。

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换模具都是机器自己来,不仅效率高,也更安全。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而到了焊装车间,场面就更震撼了,这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全是机器人在忙碌。

足足634台机器人手臂精准地进行着焊接、搬运和检测工作,自动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每一台车的车身骨架精度都非常高,合格率能达到96%,这在整个行业里都是领先的。

这意味着车身更坚固、更耐用,是安全的第一道保障。

在最后的总装环节,长城同样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有一套听起来很专业的扭矩管理系统,说白了,就是给车上每一个重要的螺丝都上了个“双保险”。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全车有122个关键的螺丝紧固点,拧的力度有多大,拧完合不合格,系统都会实时监控并记录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能确保出厂的每一辆车都没有因为螺丝松动而留下的安全隐患,二是万一将来某个批次的车辆出现问题,可以非常精确地追溯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进行精准召回,而不是让所有车主都跟着担惊受怕。

车造出来之后,还不算完,接下来要进入堪称“魔鬼训练”的测试阶段。

长城在工厂旁边就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综合试验场,这个试验场的设计,是董事长魏建军亲自带着两百多名工程师一起构思的。

里面有一条长达7.2公里的高速环形跑道,按照规定,每一款新车在正式投产前,都必须在这条路上至少跑上4.6万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地球赤道一圈也就4万公里,等于说每款车都要先围着地球跑一圈多,以此来检验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在高负荷运转下的可靠性。

除了高速路,试验场里还有一百多种模拟各种真实路况的测试路面,比如搓板路、石块路、比利时路等等,基本上把一个司机一辈子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路况都给模拟了一遍。

只有通过了这些严苛考验的车辆,才有资格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

除了这些硬核的测试,长城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也投入巨大。

比如,随着大家对驾乘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车内的噪音和振动就成了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为此,长城花了三千万人民币,专门建了一个四驱半消声实验室,就是在里面模拟各种路况,然后用精密的仪器去捕捉和分析噪音来源,想办法把车内环境做得更安静。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他们还建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可以模拟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不管是酷热的沙漠还是严寒的雪地,都要确保车子的空调、雨刮器等系统能正常工作。

当很多品牌还在把安全当作宣传口号时,长城已经把它融入了研发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他们早在2008年就建了碰撞安全实验室,后来更是投入5.1亿元,花了四年时间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多角度碰撞试验室。

这个实验室不仅能做常规的正面、侧面碰撞,还能模拟更复杂的真实交通事故场景,比如车辆被撞后发生翻滚,或者在高速公路上撞击护栏等。

在实验室里,还有一间特殊的房间,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个价格不菲的碰撞测试假人,这些假人身上布满了传感器,在碰撞瞬间能够采集到人体各个部位的受力数据,为工程师改进车辆安全设计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如果说,这种在制造和测试上的“过度投入”是长城汽车的“硬实力”,那么他们打造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体系,就是其发展的“底气”。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我们很多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都依赖进口,这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随时可能受制于人。

长城从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坚持要走底层技术自研的道路。

这条路很难走,但他们硬是走了下来。

如今,长城自主研发的9挡双离合变速器、V8发动机等产品,都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为了支撑这些研发,他们又建立了庞大的动力测试中心,不仅能完成发动机的开发和标定,还能根据世界不同市场的燃油标准进行针对性测试,确保长城的汽车出口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水土不服”。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这种“靠人不如靠自己”的理念,让长城围绕汽车产业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森林生态体系”。

小到智能驾驶系统用的摄像头和雷达,大到发动机、变速箱,很多核心零部件都由长城旗下的子公司自己生产。

比如,一家叫“曼德电子”的子公司,就在生产目前非常先进的4D毫米波雷达。

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不仅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迭代产品。

更令人振奋的是,长城系的这些零部件公司,比如蜂巢汽车科技、精工汽车等,如今不仅为长城自己供货,还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打入了国际一线车企的供应链,甚至有三家企业已经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历史性转变。

长城35周年庆,亮家底牌,揭秘高质量发展基因-有驾

最后,支撑起这一切技术和产业布局的,归根结底还是人。

如何让成千上万的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奋斗,并以自己的产品为荣?

长城的做法同样与众不同。

他们不只把员工看作是工作的机器,而是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住房、子女教育这些生活压力,长城通过旗下的地产公司和教育集团,为员工提供了解决方案。

他们创办了“爱和城教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教育,员工子女在其中的占比超过了七成,这等于兑现了“让长城人的孩子有最好的起跑线”的承诺。

此外,还有配套的购物广场、农业乐园、温泉、医院等设施,为员工打造了一个便利舒适的生活圈。

当一个企业能真心实意地为员工解决住房、子女上学、家人康养这些最实际的问题时,员工自然也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造好车当成自己份内的事业,这种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任何奖金都换不来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