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为何多数人仍愿花油钱不选电车?

都2023年了,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花钱加油,也不买电车?

大家好,我是老李,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最近啊,我身边的朋友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买车。一打开朋友圈,不是谁谁谁提了辆崭新的电车,就是谁谁谁在晒充电桩的安装进度。“油车要被淘汰了!”“电车才是未来!” 这样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搞得我都快觉得自己开的是一辆“古董老爷车”了。可你猜怎么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咱们这个小县城的车市,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月销量排行榜上,燃油车依然牢牢占据着大头,而那些销量火爆的电车,很多都是网约车司机在买。 这就不禁让我纳闷了:都说电车省钱,未来已来,那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宁愿每个月掏出大把钞票去加油,也不愿意拥抱这“省钱又环保”的新能源呢?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车主、一个潜在购车者的视角,和大家伙儿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都2023年了,为何多数人仍愿花油钱不选电车?-有驾

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个最扎心的问题:电车,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省钱吗? 很多人买电车,图的就是一个“省”字。当初推广的时候,一度电几毛钱,跑一百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那叫一个美!可现在呢?时代变了。就拿我住的北京来说,高峰期找个低于2块钱一度电的充电桩,那简直比登天还难。算笔账:现在主流电车百公里耗电大概15度,按1.5元一度电算,百公里成本就是22.5元,也就是每公里2毛2。再看看我的老伙计——一辆普通的紧凑型SUV,百公里油耗8个,按8块钱一升的油价算,每公里也就6毛钱。这么一算,开油车每公里比电车贵了3毛8。等等,不是说电车省钱吗?怎么算下来差距没那么大了?更别说那些家里没条件装充电桩的朋友,天天靠公共桩,那费用蹭蹭往上涨,省下的那点油钱,可能还不够交“充电服务费”的。还有人说,我家里充电,那不就便宜了?嘿,这事儿也得看情况。家里的电是阶梯计价的,你一个月开3000公里,光车就得用掉450度电,这电量一上去,电费直接跳到最高档,算下来也不便宜。更现实的是,咱们很多小区,别说给汽车充电了,两轮电动车的充电棚都天天抢,哪来的空间和电路给你装充电桩?所以啊,“电车省钱”这个结论,可能只适用于那些有家充、用车不多的幸运儿,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省”字,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都2023年了,为何多数人仍愿花油钱不选电车?-有驾

其次,咱开车图的是啥?除了省钱,不就是图个顺心、图个省事嘛! 在这方面,燃油车的优势,那可真是实打实的。你说你开油车,没油了,导航一搜,加油站遍地都是,三五分钟加满走人,这叫一个痛快!可电车呢?没电了,你得先打开APP,祈祷附近有空桩,然后开过去,结果发现桩是坏的,或者被油车占着,或者前面排着七八辆车等着充电……那种焦虑感,懂的都懂。开油车是钱包没米有续航焦虑,开电车是兜里有钱也得担心“桩”从何来。 特别是跑长途,节假日回老家,高速服务区里,油车加油基本不用排队,电车充电?排上两三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运气不好,充电桩还给你来个“充电十分钟,排队两小时”。我听说过年的时候,有人为了抢充电桩大打出手,这得多闹心?为了省几毛钱的电费,搭上大半天的宝贵时间和好心情,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所以说,电车省下的那点钱,可能都补不上它带来的“精神损耗费”。那种随时随地、说走就走的自由,是燃油车给我们的最大底气。

都2023年了,为何多数人仍愿花油钱不选电车?-有驾

最后,咱们得现实点,电车更适合当“二把手”。 现在很多家庭的策略就挺聪明:主力车还是油车,踏实可靠;再买辆电车当第二辆车,专门用来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遛弯。 这样搭配着用,既享受了电车在城市通勤的低成本,又保留了油车跑长途的便利性,完美!你看咱们小区,那些卖得最好的小电车,什么宏光MINI啊,小蚂蚁啊,基本都是买给家里媳妇儿开的,图个停车方便、好上手。真正要跑长途、拉全家出游、干重活的,还是得靠那辆皮实耐造的燃油SUV或MPV。所以,与其说大家不买电车,不如说大家更理性了。 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电车有电车的好,油车有油车的妙,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都2023年了,为何多数人仍愿花油钱不选电车?-有驾

都2023年了,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花钱加油,也不买电车?因为大家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省钱”,而是实实在在的“省心”和“自由”。 当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当电池不再有衰减和冬天的烦恼,当价格不再虚高,或许那时,电车才能真正走进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心里。那么问题来了,在你心里,一辆理想的车,“省钱”和“省心”,哪个才是你最看重的硬通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