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

开了俩月比亚迪秦PLUS DM-i,前两天偶然开了哥们新提的长安逸达,这一对比,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差距感唰一下就出来了!听我细细道来。

我叫小陈,一个普通上班族。之前开的是手动挡的长安逸动,皮实耐用,陪伴我风里来雨里去两年多,没掉过链子。不过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特别是比亚迪秦PLUS那蹭蹭上涨的销量,咱也心动了。两个月前,心一横,把逸动换了,提了台2025款的秦PLUS DM-i智驾版55KM领先型,落地不到10万。这两个月开下来,省钱是真省!平时市内跑跑,基本靠电,两三天充一回,短途通勤近乎零油耗。偶尔周末带家人去郊区玩个一两百公里,混动模式一开,一箱油跑个一千多公里轻轻松松,以前开逸动一个月加油的钱,现在够我用两三个月还有剩!起步那叫一个丝滑安静,电机驱动,“嗖”地就出去了,红绿灯起步经常把旁边的油车甩开一个身位,车里头还听不到什么噪音,这感觉,真爽!车里的那块能旋转的大屏也是心头好,导航、听歌、开空调,动动嘴皮子“你好小迪”就搞定了,方便得很。

上周,好哥们老李兴奋地告诉我,他也换新车了——刚提的长安逸达,顶配自动旗舰型。他之前就一直关注逸达,觉得那外观年轻又帅气。这不,提车没几天就约我周末一起去郊区烧烤,顺便也让我“鉴赏鉴赏”他的新车。

一上车,感觉就不一样。

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有驾

老李这逸达,坐进去第一感觉:嚯,真宽敞!他这台车轴距2765mm,比我那秦PLUS(2718mm)确实要长那么一小截。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很富裕,我这快一米八的个子坐后面,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多。座椅也挺舒服,支撑感不错。内饰设计确实很抓眼球,超大的竖屏(13.2英寸)立在中间,科技感直接拉满,配上那个双辐方向盘,挺有未来感的。老李得意地炫耀:“怎么样,这设计,不比那些新能源车差吧?” 确实,单看静态的豪华感和空间感,尤其是坐进去那一刻的宽敞,逸达做得相当不错。

开起来,差距就浮现了。

车子动起来后,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有驾

1. 动静之别: 启动点火,熟悉的发动机声音传来。逸达搭载的是蓝鲸1.5T发动机,170马力,参数看着挺漂亮。深踩油门提速时,能感觉到那股涡轮介入的劲儿,推背感是有的,动力储备确实不差,尤其是在国道上超个车,信心挺足。但发动机的声音和振动,相比我之前开的手动逸动是优化了不少,可跟我开了俩月的秦PLUS DM-i一比,那就显得有点“热闹”了。咱那秦PLUS在市区用电起步时,那叫一个安静顺滑,像踩在棉花上悄无声息地就出去了。即便发动机启动了,动静也小很多,混合得比较自然。开惯了秦PLUS那种以电为主的静谧,再开逸达,发动机的存在感就变得特别清晰。

2. 油耗的“心跳”: 烧烤地点在郊区,来回大概一百二十多公里,市区、国道、一小段山路混合路况。一路上我暗自留意了下逸达的表显油耗。老李说这车官方油耗是不到6个(WLTC工况5.99L/100km),但我实际开下来,表显在7.3L左右徘徊。老李说新车嘛,还在磨合期,高一点正常。我心里默默算了下:我那秦PLUS DM-i,同样的路程,如果是满电出发,基本用电就能覆盖大部分市区路段,电耗很低;就算亏电跑,油耗官方标的是3.8L左右,实际我也就开到4点几升。这每一脚油门下去,感觉都在切实地烧钱,跟开秦PLUS时那种油门随便点、不太心疼的感觉完全不同。

3. 智能体验的便利性: 路上堵了会儿车,老李想调个空调温度,伸手去够中控屏下方的实体按键。我顺口说了句:“嘿,你直接喊‘你好小安’呗,让它帮你调。” 老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习惯还没改过来,逸达的语音也挺好使的,识别挺准,也能控制导航音乐啥的。” 他唤醒语音助手试了试,确实能用。不过用过秦PLUS DM-i上那块可以旋转的大屏和深度整合的DiLink系统,感觉逸达的车机生态和语音控制的流畅度、功能覆盖面还是稍微朴实了点。秦PLUS上,“你好小迪,空调调到23度,风量二档,打开主驾车窗一半,播放周杰伦的歌”一气呵成,逸达这边可能就需要分步操作了。那个大竖屏看着很炫,但在行车中操作,有时候还得稍微多瞄两眼才能点准。

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有驾

4. 补能方式的现实: 回来的路上,老李的车油表下去一小格,他挺淡定:“前面加油站加满就行,五分钟搞定。”我却想起上周开秦PLUS去一个充电桩不太普及的远郊景点玩,返程时电量告急,找充电桩确实花了点时间,当时心里还真闪过一丝焦虑。开逸达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加油站遍地都是。老李也说:“这就是我选逸达的原因,省心,加个油就走,一点不纠结。” 这点确实是传统燃油车(或者说像逸达这样的纯燃油车)目前最大的便利性优势。

换回自己的车,感受更深。

烧烤结束,回到市区,换回我自己那台秦PLUS DM-i。启动车辆,熟悉的安静感瞬间包裹过来,挂挡出发(现在习惯了电子挡把,觉得真方便),轻点油门,车子无声无息地滑入车流。打开音乐,听着自己喜欢的歌,那种驾驶的轻松感和车厢的静谧感又回来了。虽然逸达的空间确实更大更舒服,内饰也足够新潮好看,但论起日常使用中最核心的驾驶平顺感、静谧性以及超低的通勤成本,特别是那份“安静”,秦PLUS DM-i给我的体验确实更深刻。难怪我家那位一直说坐我的新车不容易晕车了。

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有驾

老李的心声与我的思考。

回去路上跟老李通了个电话,他问我开完逸达感觉咋样。我实话实说:“空间真大!内饰真帅!动力也挺猛!” 老李在电话那头乐了:“是吧!我就图这个!”紧接着他也叹了口气:“不过今天看你那车,一起步那么安静,我老婆坐旁边还问我是不是熄火了…而且想想你充电的花销,确实比我加油省太多了。要是充电方便,我可能也得琢磨琢磨了。” 他的想法很实在:喜欢逸达的外观内饰和空间,也对加油的便利性有依赖,但对新能源的静谧和省钱又确实心生羡慕。

写在最后:差距在需求,核心在体验。

开完秦PLUS DM-i,2个月后开朋友长安逸达,车主:对比差距明显-有驾

这一天的对比体验下来,“差距明显”吗?确实明显!但这种差距,并不是简单地说谁“碾压”了谁,而是两种不同用车理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体验差异。

如果你像老李一样,小区车位装不了充电桩,或者单位附近充电不方便,对油价波动不那么敏感,同时又特别看重车辆的外观设计、内饰的豪华科技感以及实实在在的大空间,追求加油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的极致便利性,那么长安逸达绝对是一个让你心动的好选择。它把传统燃油车的优势——便利性、空间感、视觉冲击力,在10万级家轿里做到了很高的水准。

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有相对固定的通勤路线(往返几十公里内),家里或单位能方便地充电,对行驶的静谧性、平顺性有更高要求,特别是非常在意日常用车成本(想想那低至几分钱一公里的电费和馈电时百公里四升出头的油耗),那么秦PLUS DM-i带来的那种“以电为主”的顺滑、安静和省钱体验,真的会让你开了就回不去。这种由驱动方式根本性不同带来的驾乘品质提升和钱包压力减轻,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差距”。就像我朋友说的:“比亚迪,厚道!” 这份“厚道”,就体现在它用不太高的价钱,把新能源的核心优势——高效、静谧、经济,扎扎实实地带进了千家万户。

所以,到底是秦PLUS DM-i更好,还是逸达更棒?答案其实在我们自己手里。问问自己:充电方便吗?每年跑多少公里?最在意的是澎湃动力、宽敞空间、炫酷设计?还是宁静顺滑、超低成本和智能便利?弄清楚了这些,那个“差距明显”的答案,自然也就在你心里了。两款都是国产好车,选对了,就是最适合你的那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