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也有不带颗粒捕捉器的,自吸发动机尤其是小排量自吸发动机,一般都不带。我买车前是先查有没有颗粒捕捉器,凡是有的一律不买。
这个东西(颗粒捕捉器),我倒是琢磨过,也曾经打算了解一下它到底能静音吗?还是能省油?但大致看下来,感觉就是个拆迁队的工具,用来应付排放标准的硬性要求。硬性要求这四个字我特别喜欢,说白了就是给你个硬钉子,把产品设计的复杂化,省得企业在研发上花心思。
我有个朋友是个修理工,他跟我抱怨:你知道吗?这个颗粒捕捉器,实际上维修费还挺高。有时候出点毛病,八百到一千块都不算啥。这也让我生出疑问,既然成本高,为什么车型还会装?主要原因是政策需求。
我翻了下相册,看到一辆18款的自主品牌SUV,刚买回来时发动机一切正常,清爽得很。三年后,跑了6万多公里,偶尔发动机抖了两下。检查一番,发现颗粒捕捉器有点堵塞。你说堵塞不堵塞?我心里还在琢磨是不是自己跑太少,尤其是起步频繁的城市路况。后来修理工告诉我,基本上,只要出事,都是这个东西惹的祸。
我宁愿用修理难度大这词去形容。因为大部分车主可能不知道,要清洗或更换颗粒捕捉器,那操作就麻烦。要拆掉后部下护板,到底要用多长时间自己都没个精准预估,反正,价格也不给便宜,至少得两千起步。更别说,还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拆下来后胶水残留,装上去还得费好多时间。真心觉得,从这个角度讲,颗粒捕捉器的技术就像是虚晃一枪,专为监管设的规矩。
为什么市场上还会有车企坚持装?我们可以猜测,是因为国家排放标准涨设置了门槛,那些中低端品牌为了贴合排放要求,只能硬装。估计,闻名的德系、日本还有合资车,也须得这样。其实我对比了一下同价位的车型,国产一些品牌的车型配备了颗粒捕捉器,而另一些就是没有。实操下来,没有它,油耗不会差很多,城市里刹车频繁时稳定性还更好。
那没有的车型,具体表现怎么?有人会说:是不是没技术?其实不尽然。有些品牌采用简易的发动机策略,比如自然吸气的小排量,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的排放控制设备。其实我当时选车时,一直在考虑这点。
就算是自动变速箱,最可靠的那类,也不过多起伏,少点折腾。说句题外话,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笔记——汽车的研发流程,很多环节都像是在做非法排解,就是要满足法规的限制,但并不代表用户真正关心这些繁琐事。你瞧,很多人买车,就是为了开得爽,谁愿意一进4S店就被问是否要加装过滤器?
我想,这也让我意识到一点:装配颗粒捕捉器,不一定就是技术领先的表现,更多像是市场的被动选择。市场调研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些车型在排放成绩和售价之间做平衡。有时候,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压缩这个部分,不装就不装。对比几款车,没装捕捉器的,价格便宜个1,500到2,500不等,驾驶感受还挺稳定。
也有人会说:那不环保?这问题不能简单以环保二字概括。毕竟,颗粒捕捉器的确能减少尾气中的黑烟和微粒,但真要到能不能长久用问题,我觉得还要看后续维护。毕竟技术越复杂,出啥毛病,修的越麻烦。
有人问:是不是带颗粒捕捉器的车,二手残值会低?我觉得也有点道理。因为哪个买二手车的人愿意冒被坑的风险?保值率虽说不能只看这一块,但这个后遗症不少人会考虑。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要不要自己买个无颗粒捕捉器的车,慢慢开。毕竟旧车带着心头之疾开走,省心又便宜。市面上那些无排放控制装置的车,比如一些早九十年代的二手车,虽然油耗高点,但没那么多烦心事。
最后我还是想问问你:你觉得这个颗粒捕捉器究竟会不会成为未来的鸡肋?还是只是监管的紧箍咒?我其实没想过太深入,也许这东西未来会变得更简易,也许会彻底被取缔,谁知道呢。毕竟,汽车未来最怕的,还是让人舒服的体验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录制,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