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咱们聊聊的,那就是一汽-大众的速腾,这辆在中国跑了快二十年的车,最近它的第430万辆新车下线了。
430万这个数字,听着就挺厉害,说明买它的人是真不少。
但现在这个时代,咱们天天听到的都是比亚迪、小米这些国产品牌,它们的新能源车又智能又新潮,搞得大家觉得买车就该买个带大彩电的电动车。
那么,大众速腾在这个时候推出一款新的燃油车,它到底是在吃老本,还是真的学到了新东西,想跟咱们的国产品牌掰掰手腕呢?
这背后藏着的故事,可比一辆新车下线有意思多了。
咱们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说起,就是这辆新款速腾L长什么样,坐进去感觉如何。
过去咱们印象里的德国车,设计上都比较保守,方方正正,看着挺稳重,但年轻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老气。
这次的新速腾L,明显是想撕掉这个标签。
它的车头中网,不再是简单的几根横条,而是换成了一片像星星一样的小菱形格栅,官方起了个挺科幻的名字叫“参数化星辉格栅”。
配上那个能跟你“眉来眼去”的智能大灯,整个车头看起来确实精神了不少,也更时尚了。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学来了咱们国产新势力品牌最爱玩的一套“仪式感”。
当你拿着车钥匙走近车的时候,门把手下面会亮起一束光照在地上,车尾的灯也会闪烁几下,像是在跟你打招呼说“欢迎回家”。
这种设计,在以前的速腾上是绝对看不到的。
这说明大众的设计师们真的在琢磨,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买车不光是为了从A点到B点,还想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一点点炫耀的资本。
坐进车里,这种变化就更明显了。
最抢眼的,就是中控台中间那块竖起来的15英寸大屏幕,几乎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在里面了,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大众也没完全“忘本”,它在大屏幕旁边用了一些木纹的装饰板。
这种搭配挺有意思,就像一个穿着新潮运动服的年轻人,手上却戴着一串很有质感的佛珠,它想告诉你,我既跟得上潮流,也没丢掉德系车那种讲究用料和质感的传统。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它的方向盘。
虽然很多功能也变成了触摸式的,但最常用的驾驶模式切换,还是给你保留了一个实体的旋钮。
这一点其实很贴心,因为很多老司机都抱怨,开车的时候还要低头去戳屏幕调东西,既麻烦又不安全。
大众这种做法,算是在追求科技感和保证实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也能看出老牌车企在造车经验上的沉淀。
当然,外观内饰的改变只是“面子”上的功夫,这次新速腾L真正的核心变化,在于它的“里子”,也就是它的智能化水平。
这可以说是它敢于面对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最大底气。
过去我们总说合资品牌的车机系统,反应迟钝,功能单一,跟个老年机似的。
但这次,速腾L直接来了一次“大脑移植”。
它的智能座舱用上了目前非常主流的高通8155芯片,这块芯片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保证了你操作那块大屏幕的时候,能像玩最新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
但真正让大家感到惊讶和值得深思的,是它还增加了一颗来自中国本土公司“地平线”的征程5芯片。
这一点,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地平线这家公司,是咱们国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它这颗征程5芯片的算力非常强大,专门用来处理复杂的智能驾驶任务。
大众汽车,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在它最核心、销量最大的车型上,选择和一颗中国“芯”进行深度绑定,这在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第一,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强大到让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不得不正视,甚至需要合作。
第二,大众非常清楚,想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用上最符合中国用户习惯、最先进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现在很多都源自中国。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零件采购,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
有了这么强大的“大脑”,新速腾L也玩起了很多时髦的智能功能。
比如,它能识别你的手势、眼神,甚至能通过声音认出你是车主还是乘客。
但比这些更实用的,是它的一套“场景引擎”。
举个例子,系统发现你每天早上八点都会开车上班,它就能学习你的习惯,在你上车后自动设置好去公司的导航,播放你常听的早间新闻,提前告诉你路上堵不堵车。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智能化,它不是一堆冰冷功能的集合,而是一个能懂你、能为你服务的贴心助手。
在智能驾驶方面,它还开发了一个特别适合中国路况的功能,叫做“窄道通行辅助”。
咱们国家很多老小区或者胡同,路都特别窄,两辆车交会的时候最考验技术。
这个功能就能在很窄的巷子里,自动帮你控制车辆,轻松完成会车。
这种从用户实际痛点出发开发的功能,说明大众这次是真的下了功夫研究中国市场了。
在学习新东西的同时,大众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那就是扎实的制造工艺和可靠的品质。
这也是德系车这么多年来能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根本。
生产新速腾L的工厂,据说全面升级到了工业4.0的标准,焊装车间里有1200台机器人手臂在忙碌,自动化率高达95%。
为了保证车身精度,它们用激光去测量,把误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这比我们一根头发丝还要细。
他们还搞了一套“数字孪生”系统,简单说就是给每一辆在生产线上的车,都在电脑里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虚拟模型,实时监控着3000多个质量点,确保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跑不掉。
为了证明自己的车耐用,他们做的测试也近乎“变态”,比如把车放在一个台子上不停地振动,模拟普通人开25年的路况;把车开到海拔5200米的青藏高原,去测试发动机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甚至头一次开始做“海水喷雾”试验,专门模拟海边城市高盐分、高湿度的空气对车漆和底盘的腐蚀。
大众通过这些,其实是在告诉消费者:你看,虽然我现在也玩智能、玩科技了,但在造车的基本功上,在耐用、安全这些你们最关心的事情上,我依然是那个你们可以信赖的德国品牌。
所以综合来看,一汽-大众这次推出的全新速腾L,它的策略非常清晰。
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在学习了对手新潮招数的同时,也在苦练自己的内功。
面对比亚迪秦L这些新能源车的强大攻势,它一方面推出了插电混动版,准备在新能源的赛道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另一方面,它又把燃油版的智能化水平和品质标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它试图告诉市场上的消费者:无论你是喜欢传统燃油车的稳重可靠,还是倾心于新能源车的智能便捷,我这里都有能满足你的选择。
这辆承载着430万用户信赖的车型,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汽车时代。
它的这次升级,不仅仅是一辆车的更新换代,更是整个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如何求新求变的一个典型案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