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

最近在微信群里,有人甩了个理想汽车“硬刚”重型卡车的视频,说是宣传新款上市。乍一看,画面里那辆理想SUV跟迎面冲来的大卡车正面对撞,结果居然只是前脸凹了点坑——而反倒是重卡的驾驶室鼻子被怼得稀巴烂。群友老张直接冒一句:“这不是拍科幻片呢吧?真有这么结实?”我当时也愣住了,这场景比我去年在高速上目睹的追尾事故还夸张。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平心而论,我身边开德系、日系、美系轿车的人不少。小区西门口那年冬天就有台老帕萨特和货运大金杯对上头,一下子整个前半截都没影儿了,人还好抢救过来,但真没人敢说私家车能顶住重型货柜。这种视频要是真的,那可不就是装甲级别嘛?

但细琢磨,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我记得师傅修我的旧SUV时说过:“民用壳子再厚,也扛不住几十吨的大块头。”更何况现在流行轻量化设计,不像早些年钢板厚得能敲出火花来。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后来网上闹腾起来,说这个视频其实就是营销部门自导自演,“互联网味”太浓。我家隔壁阿姨本来就分不清电动车和油混,还差点信以为真,在楼下遛弯逢人就讲“以后买理想安全”。这种误会传开,对谁都不好。

事情发酵到7月底,东风柳汽坐不住了。他们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不知道导演咋想的,要是真撞你觉得啥样?”然后又发了一段自己乘龙卡车做碰撞的视频,还把各种安全认证搬出来——比如什么ECE第29项联合国标准,通过层层结构吸能、驾驶室后移这些黑科技保护司机命根子。他们家的技术员曾经给我们做过讲解,说主动刹停系统(AEBS)加被动防护,是行业标配,但真正拼命的时候,全靠真实场景下的数据支撑,不靠剪辑和噱头。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不过最扎心的是东风柳汽后来发布声明,说自己的乘龙画面被擅自拿去用了,而且根本没说明车辆状态、速度、改装情况之类关键条件,这已经算侵权,还涉嫌违反广告法啥的。一时间群里热闹起来,有人吐槽品牌之间互踩底线,也有人觉得媒体推波助澜让普通用户吃瓜吃晕圈。“试验场地都没交代清楚,你让我咋信?”

还有意思的是,中国汽研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出来回应:所有流程都是按规矩走,不会偏向哪边客户。但具体用的新卡到底是哪批货,他们内部还要核查。有朋友调侃,现在连检测方都快成“背锅侠”。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插句题外话,其实很多老司机对这种极限碰撞并不上心,更关心保养细节,比如机油滤芯多久换一次、高速爆胎应急包有没有备齐。甚至有人问起乘龙老款有没有自动雨刷功能,因为南方梅雨季一到,大灯+雨刷失灵简直灾难现场。这种冷门配置才是他们嘴里的“生死线”,不是宣传片里的特效镜头。

回到风险控制这茬儿,据说央企背景的东风柳汽搞了一套舆情监测体系,只要论坛或者社交平台出现带负面的讨论,就立马联动法务、公关一起商量对策。不光官方声明,还有专门团队盯着,把信息源掐灭在萌芽阶段。有时候遇到竞品无意中踩到了红线,他们也不会撕破脸,而是先私下沟通,“咱们同行业别恶性竞争”。这种处理方式,比起公开吵架省事多了。不过销售小王悄悄吐槽:“其实用户最怕的是售后踢皮球。”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顺便提一下,上个月市区路口发生一起新能源与柴油轻卡的小剐蹭,本地维修厂老板总结一句话:高科技归高科技,该换件还是得拆半天,有时候保险定损比实际修复费贵不少。这也是许多老司机买二手时格外留意底盘状况、不迷信新技术原因之一。“电子配置花哨归花哨,到最后还是钣金靠谱。”

写着写着想到一个冷知识——早些年某进口品牌为了宣传耐撞性,在展厅摆放切割展示件,可惜等真正发生事故,零部件供应周期长,一拖再拖,小毛病反倒耽误大事。所以如今很多懂行的人选购车辆,更注重厂家透明度以及配件渠道畅通,而不是单纯盯着广告上的极限表演。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最后闲聊几句,上周六邻居小孩学骑自行车摔坏膝盖,他爸笑言:“总不能指望护膝帮你挡掉水泥地吧。”其实汽车也是同样道理,再牛X的视频,看不到真实参数和环境,就是一阵烟雾弹罢了。至于哪个品牌更靠谱?只有长期用下来才知道,好坏全藏在日常琐碎里。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理想新车碰撞视频遭东风柳汽质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门道-有驾

部分信息整理于中国汽研及企业官方渠道,以及生活圈内交流记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