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YU7退订19%,雷军的造车梦要碎了?

车还没见着影,就得先交全款,不交定金就打水漂?这种闻所未闻的操作,竟出自曾喊着“用户至上”的小米之手 。短短几个月,这家跨界车企就从订单神话跌落到信任谷底,2800亿市值蒸发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YU7退订19%,雷军的造车梦要碎了?-有驾

一、资本用脚投票:单月蒸发2800亿的警示

两天前港股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暴跌2.17%,以43.20港元的价格惨淡收尾。这可不是简单的波动,2025年10月单月,小米市值累计蒸发超2800亿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最惨烈的单月跌幅 。要知道,从官宣造车首日股价仅微涨0.59%开始,资本市场就没真正买过账——工程车下线、自动驾驶技术发布,这些本该拉涨股价的节点,二级市场全都反响平平。这根本不是资本谨慎,而是对小米造车能力的赤裸裸质疑。

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YU7退订19%,雷军的造车梦要碎了?-有驾

二、用户集体反水:19%退订率下的信任崩塌

比股价更刺眼的是用户的用脚投票。据《汽车人杂志》数据,小米YU7退订率已飙至19%,预售订单连续四周下滑,有效订单每天都在以3.2%的速度流失 。导火索是9月那场242人规模的集体诉讼:用户看到“8月首批交付”的宣传付了定金,锁单后才发现要等50多周,相当于一年多才能提车。更过分的是,车还没下线,小米就发通知逼用户7日内交全款,否则定金不退。

“花25.35万订基础版要等一年,花32.99万买高配版却能插队提车,这哪是卖车,是搞区别对待!”一位准车主的吐槽戳中了痛点。上市首日28.9万辆的订单神话,终究败给了首月仅6024辆的实际交付量,“先买先得”变成“先贵先得”,也难怪黄牛们趁机炒单套利。

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YU7退订19%,雷军的造车梦要碎了?-有驾

三、流量思维造车:小米犯了致命错

小米的问题,本质是用卖手机的逻辑造汽车。手机行业供应链成熟,等一个月无伤大雅,但汽车是大宗消费,没人能接受等一年还得先交全款。过去靠“高性价比+透明售后”攒下的口碑,如今被“重营销轻履约”败得一干二净。更让人失望的是小米的“鸵鸟战术”,面对用户维权和退订潮,雷军的演讲只字不提,官方也不给任何解决方案。这种冷漠,比等车更伤用户的心。

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YU7退订19%,雷军的造车梦要碎了?-有驾

从订单狂欢到信任崩塌,小米只用了几个月。市值蒸发只是表象,用户信任的流失才是最致命的打击。汽车不是快消品,靠流量冲起来的订单,终究抵不过履约能力的短板。雷军曾说造车是“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但现在看来,若不放下流量思维,正视用户诉求,这场创业恐怕真要提前落幕。

你觉得小米该取消“未交付先全款”的条款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