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一夜爆红:25万级SUV市场要变天了?

黄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为了一辆车的外观而心甘情愿等上一年多。这位29岁的白领在看到小米YU7的那一刻就被"种草"了,"25万元价位可选的车很多,但买小米YU7主要是因为这个产品能提供情绪价值,而最大的情绪价值来自于外观。"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现在的年轻人买车,颜值竟然成了第一要素。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试驾过小米YU7的用户几乎都在夸它的外观和智能体验,什么"流金粉是女生首选""豪华感很好"的评价满天飞。看来雷军这次真的是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6月26日小米YU7发布后,市场反应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突破28.9万辆,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这些数字连雷军自己都说"愣住了",直呼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要知道,这个成绩远超当初SU7同期的表现。

为什么小米汽车能一次次成为"流量顶流"?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小米汽车在经历了各种风波后仍能保持销量坚挺,主要得益于其精准的定价策略、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完善的生态系统。说白了,就是雷军把"性价比"这三个字玩到了极致。

承络资本合伙人徐泯穗分析得更透彻一些。他觉得YU7的火爆有几个关键因素:产品定位精准,当别人都在拼配置的时候,小米通过外观和赛道成绩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小米长期主打性价比的形象深入人心,发布会上反复提及顶奢豪车品牌并做对比,让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再加上雷军的个人魅力加持,品牌和车型都加分不少。

从数据来看,小米YU7预订车主平均年龄33岁,比SU7车主年长3岁,女性车主占比达到30%,比SU7高出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米汽车的用户群体正在扩大,从年轻的科技发烧友向更成熟的消费群体延伸。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说得很到位:"小米经过多年在智能手机等领域的深耕,积累了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对小米品牌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当小米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时,这部分用户成为了最早的潜在客户。"

从定价策略来看,小米YU7确实延续了"堆料"传统。标准版、Pro版、Max版三个版本分别定价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全系标配双电机四驱、空气悬架等高端配置,但价格比同配置竞品低3万到5万元。这种"高配低价"策略直接击穿了高端SUV的价格底线。

跟特斯拉Model Y比较一下就更明显了,在接近相同配置下,续航更长、智能化配置更高的YU7,价格竟然比Model Y便宜1万元。这样的性价比,难怪消费者会心动。

不过话说回来,高订单量的背后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现在在小米汽车APP上看,锁定订单的YU7最快需要57到60周交付,也就是说要等一年多。这让不少用户开始犹豫了。

小米YU7一夜爆红:25万级SUV市场要变天了?-有驾

黄女士就明确表示,如果车辆无法在今年年底交付,她会考虑弃单。原因很现实:延迟到明年交付可能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还要缴纳购置税,预计会多支出3万元。她提出,如果小米汽车能承诺补偿一半费用,愿意继续等待,否则可能转向Model Y等替代车型。

这样的车主确实不在少数,有些友商也趁机开始"截胡"小米的订单。比如小鹏G7预售价下探至20.99万元,智界推出限时补贴等,都是在抢夺这部分等不及的用户。

从行业角度看,YU7的出现确实是对智能汽车市场格局的又一次冲击。数字经济学者罗富国认为,其高性价比和强大智能配置,让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策略和定价体系。

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在"蔚小理"中,小鹏是唯一一个交付量超过年度销量目标50%的品牌,理想和蔚来的完成度都不太理想。有意思的是,零跑汽车实现了领跑,连续4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第一名。

面对小米汽车的来势汹汹,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的话很有意思:"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对小米汽车的忌惮。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祝贺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家产品预热:"预祝小米YU7大卖!相对小米YU7的运动取向,理想i8是一款家庭取向的SUV,更多照顾全家人的出行体验。"这种既祝贺又竞争的态度,挺符合商场如战场的现实。

王鹏分析得很中肯,短期来看,小米汽车面临产能不足、交付周期长和友商截胡等挑战,但长期潜力巨大。SU7的成功已经验证了小米的爆品制造能力,YU7的订单火爆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往后看,小米汽车要想保持优势,还得在几个方面下功夫:技术迭代要跟上,通过OTA升级持续释放功能潜力;生态协同要深化,将汽车打造为智能生活的核心节点;产能扩张要加快,解决交付瓶颈;全球化布局要稳步推进,先解决国内问题再考虑出海。

说到底,小米YU7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抓住了当下消费者对颜值、性价比和智能化的需求,也体现了小米品牌多年积累的用户信任。25万级SUV市场确实要迎来新的变局了,就看各家车企怎么应对这场挑战了。

#热点观察家第6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