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身边买奥迪的人不少,但买上汽奥迪的却寥寥无几? 我最近翻看销量数据时吃了一惊——上汽奥迪月均销量只有3000多辆,这个数字甚至不及一些新势力品牌的单月交付量。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诞生才四年的品牌已经换了三位营销一把手,几乎一年一换将。
作为奥迪在中国的第二个合资项目,上汽奥迪的起点就充满戏剧性。 早在2016年就开始筹备的项目,却遭遇了一汽奥迪经销商的集体抵制,不得不搁置五年之久。 等到2021年4月正式亮相时,汽车市场早已变了天。
01 市场困局:生不逢时的豪华品牌
回想上汽奥迪首款车型A7L发布之时,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开始蚕食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入场,就像是参加一场已经开赛半小时的足球赛,对方已经进了三个球,而你的队员才刚刚做完热身运动。 错过了最佳时机,就意味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02 人事更迭:三年三换帅的背后
贾鸣镝作为上汽奥迪首任营销总经理,曾经立下豪言壮语:第一年销量超5万辆,A7L月销3000-5000辆。 结果2022年实际销量仅为6280辆,不及目标的八分之一。
于是2023年3月,杨嗣耀走马上任。 他采取了激进的“以价换量”策略,通过官方降价、员工内购等促销手段,确实让销量同比暴涨377.8%,达到30007辆。 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无疑损害了品牌价值。
频繁换将的背后,反映的是上汽奥迪在品牌定位与销量压力之间的艰难平衡。 想要保持豪华调性,又不得不向市场低头,这种纠结在每一位掌舵者的策略中都可见一斑。
03 现任掌舵:谢施奇的“豪华新势力”之路
2024年9月,谢施奇成为第三任营销总经理。 他拥有丰富的大众系营销经验,特别是新能源车型的推广经历。 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奥迪累计销量达43220辆,同比增长70%。
谢总多次强调上汽奥迪是“豪华新势力”,既具备豪华基因,又有新势力的冲劲。 这个定位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与传统豪华品牌竞争,又要与新兴电动车品牌抗衡。
月均3000多辆的销量,与一汽奥迪同期的61.12万辆相比,差距不止一个量级。 这让人不禁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4 产品定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上汽奥迪最初声称产品定位高于一汽奥迪,甚至高于奔驰和宝马。 但迫于销售压力,却不得不全系降价。 这种定位与实际价格的矛盾,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当我第一次体验A7L时,确实被它的设计感和科技配置所吸引。 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三块大屏,这些元素都彰显着它的年轻化取向。 但回到价格层面,同样的预算,消费者面临太多选择。
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极氪001等车型都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虎视眈眈。 传统豪华品牌的价值光环正在减弱,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产品力和用户体验。
05 渠道挑战:新零售模式的探索
上汽奥迪采用了不同于传统4S店的销售模式,更多依托于城市展厅和在线销售。 这种轻资产模式虽然降低了渠道成本,但也面临着展示覆盖面不足、试驾不便等问题。
我曾经陪朋友去体验过上汽奥迪的购车流程。 虽然线上预约很方便,但想要实际看车试驾,却需要跑到较远的城市展厅。 这种便利性的缺失,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门槛。
06 未来展望:上汽奥迪的路在何方?
2025年以来,上汽奥迪官方再也没有公布过销量数据。 这不禁让人猜测:谢施奇领导下的团队是否正在酝酿新的市场策略? 这个“豪华新势力”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从产品层面来看,上汽奥迪的车型确实有其独特魅力。 A7L的溜背造型、Q5 e-tron的科技感、Q6的空间表现,都在同级别中有着不错的竞争力。 关键是能否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认可这些产品。
走进上汽奥迪的展厅,你会被它的设计语言所打动,体验过它的智能科技,你会感叹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努力。 但回到现实,每月3000多辆的销量数据,无疑提醒着我们市场认可的残酷性。
车友们,假如你有40万左右的购车预算,你会考虑这个“豪华新势力”吗? 面对传统豪华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双重夹击,上汽奥迪该如何破局?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