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月销只剩4139辆,曾经月销3万的“爆款”真被割完韭菜就凉了?
各位车友,看到这个数字我也是心头一震:5月份,问界M7销量定格在4139辆。要知道,这可是去年一度月销逼近3万、让赛力斯起死回生的“救世主”车型。从“闭眼入”到“等等看”,不过一年光景,市场风向说变就变。很多人说:“华为光环褪了,韭菜割完了。”这话听着扎心,但咱们今天不站队,不煽情,我开着M7跑过高速、穿城代步、满载出游,结合真实体验和行业数据,带大家看看这台车到底经历了什么,值不值得你现在出手。
一、价格换销量,狂欢背后是隐患?
先说一个事实:2023年问界M7能冲上月销3万,核心就俩字——降价。新款M7一出,直接把中大型SUV的价格打到25万以下,24.98万起售,比理想L6还便宜,配置看着也厚道。当时很多人觉得“华为智驾+大空间+低价”,简直是天胡开局。
但问题来了:价格战能赢一时,能赢一世吗?
我身边有个朋友去年底提了M7后驱版,当时激动得不行,结果开了三个月就开始吐槽:“外观像东风风光,内饰塑料感重,第三排坐我丈母娘,她说像坐小板凳。”这其实不是个例。中保研的碰撞测试里,M7的A柱弯折问题被多次提及,虽然没到“全网封杀”的地步,但安全口碑确实打了折扣。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买的是“华为”,但车尾贴的是“赛力斯”。我去华为门店试驾时,销售一句“我们只负责卖车”让我瞬间清醒。这就好比你去苹果店买iPhone,结果发现是富士康自己贴的牌,你说你心里膈应不?
二、智驾曾是王牌,现在还香吗?
说到问界M7,绕不开的就是“华为ADS高阶智驾”。我得承认,在2023年,它的城区NCA和高速领航确实是第一梯队。我试驾时用过几次高速NOA,变道果断、跟车平顺,堵车时几乎可以放手,那种“科技解放双手”的感觉确实爽。
但到了2024年,情况变了。理想、小鹏、蔚来、小米,甚至比亚迪的高阶智驾都追了上来。特别是理想L6,同样25万价位,智驾体验不输M7,空间布局更合理,内饰质感也更高级。
更致命的是——问界M7的智驾事故频发上热搜。我查了公开报道,高速误识别、城市路段突然降级、匝道冲出等问题多次被车主投诉。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但“不放心”三个字,已经悄悄种在了消费者心里。
智能驾驶不是“有就行”,而是要“稳如老狗”。一旦信任崩塌,重建可就难了。
三、设计老气?空间局促?听听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特意找了三位M7车主聊了聊,他们的反馈很有代表性:
车主A(2023年提车):“当时图便宜和智驾,现在看外观真的一般,尤其是车尾,圆滚滚的,像老款风光SUV。”
车主B(家庭用户):“第二排舒服,第三排应急还行,但跑长途老人嫌挤。后备箱也一般,露营装备多点就塞不下。”
车主C(科技爱好者):“ADS 2.0确实强,但更新慢,功能迭代不如小鹏快。而且车机偶尔卡顿,语音识别有时候听不懂方言。”
这些反馈,其实和专业媒体的评测高度一致。M7的设计语言偏保守,风阻系数0.315,不算差,但比起Model Y的0.23、小米SU7的0.195,就显得不够极致。
再看空间——M7车长5020mm,轴距2820mm,数据看着不错,但第三排腿部空间实测仅700mm左右,成年人坐久了确实累。相比之下,理想L6虽然小一圈,但座椅布局更合理,第三排体验反而更好。
四、对手围剿,亲兄弟也来抢饭碗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外患”,那智界R7的上市,就是问界M7的“内忧”。
智界R7同样搭载华为ADS 3.0,起售价30万内,设计更年轻,溜背造型+无边框车门,直接对标Model Y。关键是——它挂的是“鸿蒙智行”,品牌归属感更强。我去试驾时,销售明确说:“这是华为和奇瑞联合打造,品质对标德系。”
很多原本打算买M7的消费者,一听“奇瑞制造”,反而觉得比“赛力斯自产”更靠谱。毕竟奇瑞的发动机、底盘调校,业内口碑一直在线。
更别说还有小米SU7、乐道L60、阿维塔07、极氪7X这些新势力虎视眈眈。小米SU7一出,连Model Y的订单都被分流,M7这种偏家用的SUV,自然更受影响。
五、M8上市,M7被“背刺”?
今年问界M8也来了,售价35.98-44.98万,定位大型SUV,设计、空间、智驾全维度升级。我试驾过M8的预览版,不得不说,华为这次在豪华感和科技感上真的下了血本:激光雷达位置更隐蔽,内饰用料更高级,第三排空间直接拉到900mm以上。
结果呢?信任华为的消费者,宁愿多花10万上M8;预算有限的,则去看L6或智界R7。M7就这么尴尬地卡在中间——价格优势没了,产品力又被自家兄弟超越。
这就像你家老大本来是全村希望,结果老二一出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老大还能风光吗?
六、横向对比:M7 vs L6 vs 智界R7
维度 问界M7(2024款) 理想L6 智界R7
指导价 24.98-32.98万 24.98-27.98万 25.98-33.98万
智驾系统 华为ADS 2.0 理想AD Pro/Max 华为ADS 3.0
第三排空间 局促(700mm) 宽敞(800mm) 无第三排
品牌归属 赛力斯(华为赋能) 理想汽车 鸿蒙智行(华为+奇瑞)
用户口碑 智驾强,设计老 舒适性好,奶爸首选 设计新,科技感强
结论很清晰:
如果你看重第三排和家用属性,L6是更稳妥的选择;
如果你追求华为最新智驾和轿跑SUV造型,R7更值得等;
M7的优势,只剩下价格门槛略低和终端优惠多。
七、未来怎么看?M7还有机会吗?
问界M7的下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靠价格战和华为光环打下江山,但产品本身的短板(设计、做工、安全口碑)在市场冷静后被放大。再加上智驾不再是独家优势,自家兄弟又来抢饭碗,销量滑坡几乎是注定的。
但这不意味着M7就“废了”。如果你预算卡死25万,又特别看重华为智驾,M7的后驱智驾版现在优惠后不到23万,性价比依然存在。只是你要清楚:你买的是“技术尝鲜”,不是“完美家用”。
至于“韭菜割完了”这种说法,我不同意。消费者不是韭菜,他们是越来越聪明的决策者。他们愿意为技术买单,但也要求安全、可靠、体面。谁要是觉得靠营销和降价就能一直收割,那才是真的把用户当韭菜。
最后聊聊:你还会选问界M7吗?
我开着M7跑过长途,也堵过早高峰。它确实有亮点——智驾够强、动力够用、华为生态无缝衔接。但你也得接受它的缺点——设计平庸、做工一般、品牌归属模糊。
在25万级中大型SUV市场,选择太多了。你可以选理想L6的舒适,小米SU7的性能,智界R7的科技,甚至等一等阿维塔07的底盘调校。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有25万预算,会选M7吗?为什么?
你觉得华为智驾还能重回巅峰吗?
M7的下滑,是产品问题,还是营销反噬?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老司机我,一个只说真话、不吹不黑的汽车人。下期我们聊聊智界R7的真实续航测试,想知道的,评论区扣个“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