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的江湖里,长城汽车就像一个独特的存在,有着一种别样的“待遇”。很多人一提到长城汽车,脑海里首先蹦出的词竟然是“招黑体质”。这听起来有些矛盾,要知道长城汽车技术那是相当过硬,产品也一直很靠谱,可偏偏就在舆论场里老是“被吐槽”。而且每次它都老老实实地用事实去回应质疑,可结果呢,却总是显得那么“没存在感”。
就拿近期的“欧拉好猫刹车失灵”传闻来说吧,这就像是一阵狂风,一下子就把长城汽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时候,按照很多企业的常规做法,那肯定是赶紧“自证清白”啊,各种公关手段齐上阵。但是长城汽车可不一样,它特别淡定,拉上车主就去找第三方权威司法鉴定机构检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未执行制动动作,油门处于满开状态”。这个操作就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被别人误会了,不吵不闹,不声嘶力竭地辩解,只是默默地拿出证据来。虽然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不够“吸睛”,没有什么那种能让人大喊“哇塞”的戏剧性,但是却足够让人安心。就好像在一片喧嚣嘈杂的舆论场里,长城汽车是那个安静地拿着事实盾牌的守护者。
长城汽车的这种让人安心的感觉,那可是来自于它多年的“技术坚守”呢。它一直信奉着“掌握核心技术”这个理念,一门心思地搞全栈自研。不管是汽车的动力系统,还是环保方面的技术,又或者是安全配置以及智能功能等各个领域,长城汽车都想做到“自己说了算”。这就像是它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并且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可是呢,这种坚守在舆论场里却成了它的“软肋”。就像之前“常压油箱”事件,长城汽车本来是怀着很好的初衷,想要推动整个行业去关注环保标准的,结果呢,好好的技术讨论一下子就变成了“情绪化混战”。专注技术的它,就像是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闯入了一个热闹非凡、大家都在穿着华丽服饰跳舞的派对的读书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我们为什么舍不得长城汽车“输”呢?其实并不是因为同情它“委屈”,而是因为它那种“实在”实在是太难得了。在现在这个营销话术满天飞的时代,太多的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了“讲故事”上,都去绞尽脑汁地编造一些动人的故事,从而忘记了自己“造好车”的初心。而长城汽车就不一样,它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技术”和“用户”放在第一位,哪怕是在舆论上总是“吃亏”,也从来都不放弃对品质的追求。这样的一个“老实人”车企,如果真的在市场上“输了”,那可真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遗憾啊。毕竟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是那些能够踏踏实实地造出靠谱好车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只会编出动人故事的“演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