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夏日到了晚上才褪尽热气,厂房灯火依旧。车间外那条老马路,自长安厂牌点亮第一盏灯起,见惯了新旧交替。这一晚,假如你路过两家风头正劲的重庆车企——长安汽车和赛力斯——你也许猜不到他们今年账本上的悲喜交错。
灯下的工人不大关心毛利率涨跌,他们只在乎下班后食堂的凉面能不能再加个蛋。但在我这行,看惯了数字背后的潮起潮落,情绪得收着,兴奋不过三秒。数据,才是现场最大的证据。长安与赛力斯,这两家与华为捆绑得密不可分的“重庆制造”,如今走到了分岔路口。
有个朋友常开玩笑:在收银台前看余额焦虑不叫穷,能对着年报冷静分析利润下滑才是真本事。长安上半年营收726.91亿元,同比下滑5.25%;赛力斯则以624.02亿元略输了个“身位”,但同比跌幅只有4.06%。乍一看,两败俱伤,实则分道扬镳。细看利润,剧情来了反转:长安净利润22.91亿元,只剩下喘息;而赛力斯却凭问界高价车型,净利润飙上29.41亿元。毛利率一个14.58%,一个28.93%——赛力斯几乎是长安的两倍。
有个略带狡黠的前辈爱讲:“卖车这事,赚不赚钱不看台数,看毛利。小面包再多,也赶不上一辆问界的利润。”确实,纵使长安今年卖了135万辆,新能源车型占45.2万辆——还只占了自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对面赛力斯的整车才卖出19.86万辆,新能源比例却跳得极高。这大概就像老重庆火锅店:一家主打多菜齐上,生意热闹却单价不高;另一家单品高端,对胃口的就是贵客。
别误会,赛力斯不是靠“空手套白狼”。研发上,上半年长安砸了32.84亿,赛力斯更凶狠,投入51.98亿。有钱又舍得花在刀刃上,这才可能挣脱行业里“规模不赚钱,赚钱难规模”的怪圈。不过,赛力斯的研发更像拆弹专家,小心翼翼压在问界一条线上;而长安,布局专利1.2万件,虽多,却也显得有些“广撒网”。这,大概能解释,为何赛力斯现金流净额144.37亿,长安反而成了-86.07亿“赤字王”。
此刻,你可能会问,既然两家同样有华为背景,为何表现如此分裂?真相其实不玄幻。长安的“HI模式”更像请了华为做幕后工程顾问,阿维塔负责“硬核”,华为字面意义上只是“技术供应商”。赛力斯搞的问界智选模式,直接让华为“下场”,鸿蒙智行全包——从设计、销售到售后,甚至营销故事。这是一种高风险、高毛利的赌博,赌产品力、赌渠道力、赌华为的科技光环还能照多久。
长安今年还刚戴上了一级央企的高帽——这是荣誉,也是压力。大公司的包袱,从来不轻松。我常说,企业就像解剖现场的尸体,外表“健旺”,内部负担只会更沉。长安的传统盘子大,新能源转身一慢,就得给业绩埋单。赛力斯全押新能源爆款,赌中了问界,但万一风头过去,会不会成“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时候我们这些做法医的,总被朋友调侃“只会冷眼旁观”。但现实里,每一桩事件最后都归于一串串数字,一份份报告。赛力斯今年赢在高价车型,长安继续踩着规模做基本盘。两家都各有利弊,谁也没开出绝对安全的处方。数据是真,未来却没人能保证一直爽到底。
分析到这,有人要问我个人判断。坦白说,这种企业分野注定是常态,不必非分高下。但现实“黑色幽默”之处在于:行业拼到最后,不是“谁的后台硬”赢,而是谁能把后台用出花来。盲信科技豪门未必保险,被创新赶超的人,跪着也有可能被救赎。重庆汽车业想一起进步,终究还是得靠市场、客户和持续创新的“三板斧”。
看到这里,大概能体会到我们这行的无奈吧?你以为数字不会骗人,实际上数字用得好,谁都能做回赢家。至于等风起的赛力斯,还是苟且守成的长安,明天能不能再翻一番?没人知道。
你如果是这两家车企掌舵人,会怎么选?是深度绑定大树,还是适度分散风险?重庆盛夏夜风继续吹,留给他们的时间,其实没多少。这个赛点,或许比问界的刹车距离更短。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