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车主朋友在驾校学的是手动挡,对离合器踏板印象深刻。换到自动挡车型后,脚下“少了个踏板”,操作轻松不少,于是普遍认为:“自动挡没有离合器!”甚至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这么认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自动挡汽车的“离合器之谜”,揭开这个被大多数人误解的技术真相。
误区根源:踏板消失 ≠ 离合器消失
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个普遍的混淆:将“离合器踏板”等同于“离合器”本身。手动挡车型中,驾驶员通过左脚踩踏离合器踏板,直接控制离合器片的分离与结合,从而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动力。这种操作直观、清晰,“离合器”的概念深入人心。
而自动挡车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简化驾驶操作,提升便利性。因此,工程师们取消了那个需要驾驶员左脚控制的离合器踏板。驾驶者只需操作油门和刹车,换挡则由变速箱自动完成。正是踏板的“消失”,导致了“自动挡没有离合器”这个广泛流传的误解。
真相揭秘:自动挡不仅有离合器,形式还很丰富!
实际上,自动挡汽车不仅拥有离合器,而且在不同的自动变速箱技术中,离合器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方式可能比手动挡更为复杂和多样。关键在于理解:离合器是负责动力连接与中断的核心部件,自动挡只是将其控制交给了精密的电控系统。让我们看看主流自动变速箱中的“离合器”是如何工作的:
1. 传统自动变速箱(AT):液力变矩器与多片离合器协同
液力变矩器: 这是AT变速箱的标志性部件,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齿轮组之间。它利用油液(变速箱油)作为介质传递动力,实现柔性的“液力连接”。这解决了起步、换挡时的冲击问题,带来平顺的感受。很多朋友认为这就是取消了离合器。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
锁止离合器: 为了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液力传动固有的能量损失,现代AT的液力变矩器内部都集成了一个锁止离合器(Lock-Up Clutch)。当车辆达到一定车速和工况(例如平稳巡航)时,锁止离合器会自动压合,将变矩器的泵轮(连接发动机)和涡轮(连接变速箱输入轴)刚性连接起来,实现接近手动挡的直接动力传递,效率大大提升。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由电控系统管理的离合器。
档位离合器组: AT变速箱内部复杂的行星齿轮组进行换挡时,需要精确控制哪些齿轮参与工作。这依靠的是多组多片离合器。这些离合器片在变速箱油的液压作用下结合或分离,从而固定或释放行星齿轮组的不同元件,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可以说,AT变速箱的每一次换挡,都离不开内部离合器的精确动作。
2. 双离合变速箱(DCT):名副其实的“双离合”
DCT的名称本身就揭示了其核心——双离合器系统。它拥有两套独立的离合器(通常是湿式或干式多片离合器),分别连接两根输入轴。
分工明确: 一个离合器负责控制奇数档位(1、3、5、7档等)和倒档(R档)的连接;另一个离合器则负责偶数档位(2、4、6档等)。
无缝协作: 当车辆以1档行驶时,负责2档的离合器及其对应的齿轮组已经预先啮合好,处于待命状态。需要升档时,第一套离合器分离的同时,第二套离合器几乎瞬间结合,换挡速度快如闪电,动力中断极短甚至难以察觉。降档过程同理。DCT完美诠释了“自动挡有离合器,而且是两个!”这一事实。它的高效和快速换挡体验,正是源于这两套离合器的智能交替工作。
3. 无级变速箱(CVT):特殊的动力传递方式
CVT的结构与其他自动变速箱不同,它主要通过一对可变锥轮和钢带(或链条)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无级变化,没有物理档位。
在动力输入端,为了平顺起步和提供必要的扭矩放大能力,绝大多数CVT变速箱也配备了液力变矩器(同样内含锁止离合器)。其作用与AT中的液力变矩器类似:起步时柔性传递动力,巡航时锁止提高效率。因此,CVT同样利用了离合器(锁止离合器)的功能。
4. 自动手动变速箱(AMT):电子控制的手动离合器
AMT的结构基础与手动变速箱非常相似,拥有传统的离合器片和换挡拨叉。
区别在于,离合器踏板被取消了。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以及换挡操作,全部由电机或液压执行机构根据电控单元(ECU)的指令自动完成。所以,AMT变速箱不仅有离合器,而且是结构上最接近手动挡离合器的类型,只是操作完全自动化了。
自动挡中断动力的奥秘
理解了自动挡内部离合器的存在,就很好解释其在停车(如等红灯)时如何中断动力传递了:
配备液力变矩器(AT/CVT)的车型: 当D档踩刹车时,车轮被制动,动力传递被阻挡在液力变矩器的涡轮端。此时的动力传递靠的是变矩器内油液的柔性“滑动”(Slip),发动机不会熄火,但会有轻微的“憋着劲”的感觉(即角力状态,负荷较小)。此时锁止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挂入N(空)档后,变速箱内部离合器完全分离动力路径。
配备双离合(DCT)/AMT的车型: 当车辆刹停时,变速箱的电控单元(ECU)会自动指令相关的离合器完全分离,就像手动挡踩下离合踏板一样,彻底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连接,发动机处于空转状态。这也是DCT/AMT在停车时更不容易感觉到“憋劲”的原因。
总结与启示:智能化的“隐形离合器”
经过这番技术剖析,真相已经非常清晰:自动挡汽车不仅拥有离合器,而且在不同的变速箱类型中,它可能以液力变矩器(内含锁止离合器)、多片离合器组、双离合器、或电子控制的传统离合器片等形式存在并工作着。 它并未消失,只是从驾驶员的脚下转移到了变速箱内部,并由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接管了控制权。
这种“隐形化”和“智能化”正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体现,其目的是为了:
提升驾驶便利性: 解放驾驶员的左脚和右手(部分操作)。
优化换挡平顺性: 通过柔性连接(液力)或迅捷切换(双离合)减少冲击。
提高动力传输效率: 锁止离合器的应用大幅改善了传统液力变矩器的效率损失。
实现更优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
因此,下次听到有人说“自动挡没有离合器”,您可以自信地告诉他:自动挡不仅有离合器,而且它的设计更巧妙、控制更智能!了解爱车变速箱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不仅能解开认知误区,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日常使用(如等红灯是否挂N档)和保养维护时更有针对性。汽车技术的奥秘,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消失”实则进化升级的部件之中。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