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只会打价格战?岚图把脸都打肿了!”
早上七点半,北京五环堵成停车场,隔壁特斯拉车主刷着降价新闻直挠头,我顺手点开岚图App,发现梦想家又悄悄推送了一条OTA,免费升级座椅按摩。免费,没套路,不玩文字游戏。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家挂着东风招牌的“国家队”,居然把互联网那套“宠粉”玩出了央企味道。
很多人一提国企就摇头,觉得动作慢、层级多、怕犯错。岚图偏要反着来。它把党委会议放在董事会前面,听起来像走流程,实际上是把“别跑偏”三个字焊死在方向盘上。方向盘后面坐着的,是一帮从传统车企、新势力、互联网公司挖来的狠人,白天在会议室拍桌子,晚上在用户群里秒回消息。组织给了他们红线,也给了他们油门,结果就是:2022到2024,销量年复合增长103%,高端新能源里跑得最快的“胖子”。
再看毛利率,从8%干到21%,新能源圈排第二。有人怀疑是不是偷工减料,去查专利,发现岚图两年攒了五千件申请,光发明专利就一千多,平均每天两项。技术部门的人自嘲:“我们连做梦都在写专利,怕一停就被友商抄家。”利润不是抠出来的,是技术溢价堆出来的。
岚图最狠的一招,是把用户拖进研发部。新车上市前,工程师蹲在车主群里收吐槽,一条“座椅加热不够快”的语音当晚就能变成代码,第二天推送到车机。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了产品经理,有人调侃:“我买的不是车,是一张工牌。”于是梦想家连续拿下高端MPV月销第一,车主自发当销售,成交率比4S店还高。
组织怎么跟上这种速度?他们把金字塔拍扁,两层管理直接变一层半。一线小组长手握百万预算,不用层层审批,只要用户痛点真实,立刻拍板。总部只做两件事:给资源、擦屁股。有人担心会乱,结果岚图把OKR拆到每个人头上,O是“让用户夸一句真香”,KR是“本周解决三个具体毛病”。完不成?自己写检讨,比领导骂人管用。
说到激励,岚图把股票直接塞给骨干,签完合同就告诉你:干好了,公司上市你分红;干砸了,股票废纸一张。这一招比画饼香太多,研发部的小伙子凌晨两点还在调底盘,理由是:“我的股票今天涨了三千八,再改一版空气悬架就四千了。”
有人问我,岚图是不是没踩过坑?当然有。早期直营体系不会玩,线下门店冷得像冰窖,用户进门转一圈就走。管理层没甩锅,直接把用户请到总部喝茶,现场改流程,两周后门店多了咖啡机和儿童区,成交率蹭蹭往上涨。他们总结: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认错。
技术路线也踩过坑。2023年追光L上市前,团队执意上激光雷达,成本飙到离谱,市场不买账。连夜开会,砍配置、降价格,把省下的钱换成免费充电权益,销量立马回暖。岚图内部有句话:数据打脸就打脸,总比财报打脸强。
最有趣的是,岚图坚决不降价。友商把30万的车打到25万,他们稳坐钓鱼台,转身给用户送终身质保、送家充桩、送老车主免费换电池。用户算账发现:车价没降,全生命周期反而省了五万。这招叫“不卷价格卷价值”,同行恨得牙痒,却学不会,毕竟降利润容易,送福利是真肉疼。
现在回头看,岚图把国企的“稳”和互联网的“快”拼成一块拼图:党委把方向,董事会定节奏,一线直接冲锋,用户当裁判。有人嘲笑这是四不像,但销量、利润、专利、用户满意度全在涨,数据比嘴硬。
故事说到这儿,还得补一句:岚图今年开始盈利,现金流转正速度创纪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用靠补贴续命,也不用靠母公司输血,自己就能跑。下一步H股上市,股民的钱包又要多一个选择。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早上那个特斯拉车主。如果下次堵车他再吐槽电池衰减,我可能真的会摇下车窗:“兄弟,要不试试岚图?OTA刚推的新功能,免费。”
国企能不能造好车?岚图用两年翻倍的销量和21%的毛利率抽了质疑者一耳光。但接下来问题来了:当所有新能源品牌都开始学岚图“宠粉”,它还能靠什么保持领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