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

一家曾经拿到350亿融资的电动车公司,现在欠了200多个亿跑不掉了,创始人却跑到美国去了。这听着像不像天方夜谭?可这事儿就真实地发生在威马汽车身上。

当年跟蔚来、小鹏、理想并称“造车四兄弟”的威马,现在连个响都不冒了。车主打客服电话没人接,车坏了没地儿修,供应商要不到钱,员工拿不着工资。更绝的是,老板沈晖说是去德国看车展,转头就飞美国了,家人早搬过去安顿好了。这操作,跟当年贾跃亭在美国造车简直一模一样。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说起沈晖这个人,早些年在吉利干得风生水起。2009年那会儿,他参与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桩大买卖,专门负责技术转让这块。吉利能顺利拿到沃尔沃的核心技术,省下不少摸索的时间和成本,沈晖功劳不小。后来到了2014年,他升到沃尔沃中国区老大的位置,把XC60这款车搬到国内生产,价格一降,销量直接翻番。

有了这些履历打底,沈晖在2015年从吉利出来单干,拉起了威马这个摊子。公司开在上海,瞄准的就是电动车这块大蛋糕。第一款车EX5定位中端,续航能跑400多公里,还塞了些智能配置进去。沈晖到处找钱,腾讯、百度这些大厂都掏了腰包。第一轮融资就整来几个亿,在温州建了个工厂,生产线砸了67亿下去。招了一大帮人搞研发,电池、车联网全都铺开了。

威马这名儿在德语里挺有意思,意思是“世界冠军”。那时候不少造车新公司都玩代工,弄个PPT就敢吹牛,沈晖偏不。他学传统车企那一套,真金白银在温州砸了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厂。这种“重资产”的玩法当时还挺吃香,投资人觉得这人靠谱,钱给得也痛快。威马最风光那阵子,前前后后拿到手的投资加起来有350亿,这数字在当年的造车新公司里排第一。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那会儿威马的热度,真不比乐视差。三年工夫,店开到全国各大城市,商场里、大街上到处都是它的广告牌。请顶流明星站台,开发布会比手机发布会还热闹,灯光音响全上,喊出来的口号也响亮:“三年进前三”“颠覆行业”,听着就让人热血往上涌。

消费者看着低价高配,觉得划算,订单哗哗往上涨。有人想早点提车,还愿意多给钱加急。那氛围,真像是捡到宝了。

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来了。2021年威马亏了82个亿,接着沈晖年薪1.26亿的事儿被扒出来。他之前标榜自己“为老百姓造车”,这下人设塌得稀碎。网上骂声一片,信任度直线往下掉。

真正让大家看清楚的是2023年10月,沈晖说去慕尼黑参加车展,实际上人跑纽约去了。家人早几个月就搬过去了,这明摆着是有预谋的跑路嘛。这招跟贾跃亭如出一辙,创始人的脸面算是丢光了。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人跑了,车也出问题了。到2024年,法院查出来威马的前COO侯海靖涉嫌搞合同诈骗和职务侵占。大家都盼着沈晖出来说句话,结果呢?他的微博最后一条还停留在转发南昌舰下水的视频上,评论区底下骂翻了天:“专业跑路户”“这算不算骗人”“我的车谁来修”,没一个人回应。

车主是最倒霉的一批人。APP崩了,售后联系不上,车开半道上熄火,打客服电话打到手软都没人理。买了早期EX5的车主后来发现,车的底层代码跟吉利某款车差不多,这不就是换皮车嘛。

仲裁庭拿出的证据更绝。温州工厂2018年的生产记录,上面有手工涂改的痕迹,墨水颜色和打印日期明显对不上,假得不能再假了。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还有更狠的。威马在特拉华注册了个壳公司,账上只剩900万美元,2023年6月居然往英属维尔京群岛一家只有邮箱地址的公司打了5800万,说是买“热管理2.0系统永久授权”。这钱去哪儿了?鬼都知道。

数字最说明问题。2024年威马审计报告出来,总资产39.88亿,负债203.67亿,缺口160多亿。这200多亿里头,供应商被欠了17.34亿,平均每家1000万;员工工资和赔偿金超过4000万,人均欠款10万以上。很多员工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供应商要钱要不到,整条产业链都被拖垮了。

可能有人纳闷:造电动车真这么烧钱?200亿说没就没了?说实话,电动车这行当比想象中更吃钱。威马这200亿,主要烧在几个“无底洞”里: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门店和工厂搞“大跃进”。为了抢市场,威马两年内开了上百家店和体验中心。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光租金一个月就几十万,装修加人工,光铺渠道就砸了几十个亿进去。

超过六成的车智能功能突然失灵,售后断了,车修不了,电池鼓包这种要命的问题都得自己掏钱处理。车主成了被抛弃的孤儿,没人管了。

这时候冒出来一家深圳翔飞,说要投10亿帮威马复产。仔细一查,背后有宝能系的影子,宝能自己还欠着85亿的债呢。这种空头支票,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面前,啥用都不顶。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威马出事之后,投资机构连夜改风控规则:创始人必须无限连带担保,不接受其他形式;重资产工厂要跟产能对赌,达不到标准就回购;财务调查加上“销量穿透”,租赁公司走的量全部剔除。

有个做VC的合伙人说得直白:“以前投人,现在投报表。”数据也印证了这点:2024年第一季度,造车新势力融资额同比掉了42%,天使轮投资基本绝迹了。

沈晖的消失,让人想起另一个“造车梦想家”贾跃亭。老贾还在美国用PPT画饼,沈晖干脆连面都不露了。两人的套路几乎一样:靠个人魅力圈钱,疯狂扩张,危机来之前赶紧转移资产。这不光是创始人道德崩盘,也是资本疯狂时代的集体悲剧。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投资人盲目迷信明星创始人,忽略了最基本的商业常识。他们把融资当成目标,把公司当成套现工具。供应商、员工、车主,成了这场游戏里的炮灰。

威马的倒塌不是偶然。新能源赛道看着光鲜,实际上是个拼技术、拼供应链、拼资金的硬仗。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造血能力,光靠融资续命,早晚得凉。蔚来、小鹏、理想能活下来,靠的是真刀真枪的产品力和用户口碑,不是吹出来的。

现在回头看,威马从头到尾就是个精心包装的骗局。沈晖拿着吉利的履历当敲门砖,用“重资产”当幌子骗取信任,实际上钱都不知道流到哪儿去了。车主、供应商、员工,统统成了接盘侠。

造车新势力威马崩了?350亿融资烧光,200亿债务谁还-有驾

更可悲的是,到现在都没人能拿沈晖怎么样。他人在美国,国内的法律够不着。那些被坑的人,只能认栽。这种“造车跑路”的套路,如果不彻底堵死,以后还会有人学。

说到底,威马的悲剧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造车不是开玩笑,不是光靠讲故事就能成的。没有技术积累,没有供应链管理能力,没有长期主义的决心,最好别碰这行。资本也该长点记性,别再被“明星创始人”的光环忽悠了。

你觉得,这种“融资-扩张-跑路”的套路,在新能源行业还能持续多久?如果你是威马的车主或者供应商,你会怎么维权?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