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

AT变速箱面临重大挑战,五大难题逐渐显现,专利垄断优势正在消解

采埃孚这家德国变速箱巨头宣布未来四年内裁员14000人,重点优化电动化动力总成事业部。紧接着,多家传统车企被曝"调整变速箱技术投入重心"。

要知道,AT变速箱曾是燃油车的"技术大拿",采埃孚、爱信这些大佬靠它躺赚几十年,专利壁垒高得连国产车都得绕道走。

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有驾

可如今呢?连最顽固的巨头都开始"调整方向"。

为啥连巨头都开始松手?

采埃孚发布最新技术路线图时,还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8AT专利技术领先优势将持续到2030年代"。

结果才过半年,国内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吉利的雷神混动用全新的技术路线绕开了传统AT的专利壁垒,实现了更平顺的驾驶体验,油耗还比传统AT车型低了30%以上。,这些搭载新技术的车型销量碾压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

为啥曾经"一统江湖"的AT变速箱突然不香了?

核心就卡在"专利垄断"的窗户纸被新技术捅破了。过去30年,采埃孚、爱信这些巨头把AT变速箱的核心技术申请了密密麻麻的专利网,什么多片离合器控制逻辑、行星齿轮组排列组合、液压控制系统优化,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被他们牢牢把控。后来者想绕开就得付出天价授权费,要么就从头研发十年八年。

但问题是,专利保护是有期限的,通常20年就到期了,而新能源技术的迭代速度已经按"月"来计算了。

当比亚迪用电机直驱加单挡减速器就能实现比AT更强的动力响应,当理想汽车用增程式混动彻底甩开传统变速箱的束缚时,传统AT那套"靠专利躺赚"的逻辑彻底失效了。毕竟,消费者又不傻,谁还愿意为"过时技术"买单呢?

由于主要客户纷纷砍掉电驱动项目转向内燃机,他们的电动化项目订单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5年电动化项目预计减少50%,2026年到2030年的项目数量也要减少30%左右。

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有驾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便是传统汽车巨头,也在重新审视技术路线的选择。当市场风向彻底转向电动化和混动化时,再强的专利墙也挡不住技术的洪流。

AT变速箱为啥在新时代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说白了,它身上有五个"死穴",每一个都是致命伤。

先说结构复杂这个老毛病。一台AT变速箱内部有几十组齿轮、离合器、油泵,还有复杂的液压控制系统,整个结构比CVT复杂三倍都不止。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变速箱就得大修。

老司机都知道,开个十年八年的AT车,最怕的就是变速箱出故障:顿挫、漏油、异响都是家常便饭。修一次AT变速箱的钱,够买辆入门级新能源车的电池包了。高故障率和高维修成本,在追求可靠性的今天简直就是硬伤。

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有驾

再看油耗问题,这更是AT变速箱的老大难。

AT变速箱靠液力变矩器传递动力,本质上是通过油液"软连接"发动机和车轮,这就像开车时脚底总垫着块海绵——动力传输总有损耗。即便是最先进的8AT,传动效率也很难超过85%。对比之下,新能源车的电机直驱效率轻松超过90%,混动车型用简单的1-2个挡位就能覆盖所有日常工况,油耗比传统AT车型砍掉三成。

换挡速度慢也是AT变速箱的一个大问题。传统AT变速箱换挡需要液压系统调节离合器,最快也要0.3秒;而双离合变速箱通过齿轮硬连接,换挡只要0.2秒;电驱系统更夸张,电机扭矩瞬间爆发,换挡几乎是"无感"的。

开过新能源车的人都知道,踩下电门那一刻的"跟脚感",AT车永远给不了。

体积重量大也是个现实问题。

一台6AT变速箱的重量接近50公斤,体积能占掉不少车内空间;而同级别的电驱系统重量不到20公斤,还能塞进更紧凑的空间。对于寸土寸金的新能源车来说,AT变速箱就是个"笨重的累赘"。

最后说研发成本,这更是车企的心头痛。开发一台全新AT变速箱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还要经过百万公里的耐久测试,整个周期长达五到八年。而新能源车的电驱系统呢?

时代真的变了!

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十年升级一次就能吃遍天下。消费者的需求也相对稳定,大家买车看的是"挡位多不多""换挡顺不顺",技术路线相对固化。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有驾

新能源技术的爆发彻底打破了游戏规则:电机取代发动机,电控取代液力变矩器,连挡位都快被"直驱"淘汰了。

技术迭代的速度从"十年一代"变成了"三年一代",甚至"一年一代"。在节奏下,传统的专利布局根本跟不上技术革新的脚步。

AT变速箱真会彻底消失吗?

说实话,短期内不会。

高端燃油车,特别是豪华品牌的大排量车型,可能还会坚持用AT变速箱一段时间。毕竟宝马的8AT、奔驰的9AT在高端市场还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但从趋势来看,AT变速箱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窄。

根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AT变速箱在新车市场的占比可能会跌破20%。

国产车为啥不继续死磕AT块硬骨头?

答案很简单——不划算。研发AT需要巨额投入,而且专利壁垒摆在那儿,采埃孚一家就握着全球30%以上的AT核心专利。相比之下,国产车企更愿意把钱砸在电驱动技术上。

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城的柠檬混动,都已经证明了条路不仅成本更低,还能实现弯道超车。

为啥要在别人的专利围墙里打转,不如另辟蹊径开创新天地?

AT变速箱不行了?德国变速箱巨头将大裁员!-有驾

未来变速箱会彻底消失吗?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大概率会的。当电动车普及到一定程度,电机直驱加单挡减速器就能满足90%以上的用车需求。复杂的多挡变速箱可能只会存在于高性能跑车或者特殊工况车辆里。

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谁还会专门带个MP3播放器?

技术进步总是会让很多曾经必需的东西变成历史。

有人担心变化会不会太快,其实大可不必。技术从来都是渐进的,不会一夜之间颠覆所有东西。

AT变速箱在某些细分市场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主流地位的丧失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