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

埃安4月销量下滑,UT低价套路被网友“看穿”,车友:这剧本有点熟

4月的汽车圈子里,热闹得像春天刚开学的操场。大多数品牌都冲劲十足,一副要把一季度的冷清全找补回来的架势。吉利新能源系列直接干到12万+台,小鹏、零跑也没掉队,一个个都在刷新自家纪录。这么一对比,埃安的数据就显得有点尴尬了——2.8万台,不仅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猛冲,还环比跌了17%。说实话,这成绩搁谁身上都挺扎心。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去年这个时候,其实是埃安准备转型的时候。当时他们决定不再只盯着网约车市场,要好好琢磨怎么讨家庭用户喜欢。那会儿销量已经跌到谷底,本来大家以为一年过去会有个大爆发,可结果只是同比微涨0.7%,离巅峰时期一个月5万台还差得远。

前阵子和朋友聚餐,他突然冒出来一句:“你知道吗,现在买电动车,都怕遇见‘假低价’。”我还没反应过来,他接着吐槽,“去看UT,说6.98万起,结果进店问销售,人家笑眯眯地说低配根本不排产,只能加钱上中配。我真服了,这不是演戏嘛!”听完我差点把筷子拍桌上,这剧情是不是似曾相识?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其实从数据来看,埃安过去一年确实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霸王龙这些车型上线后,对B端(就是网约车那波)的依赖,从30%降到了15%。按理说这是往家庭用户方向走的一步好棋,但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点杀手锏。

霸王龙定价12万出头,看起来不贵,但同级别卷王太多,比性价比它又不是最亮眼那个。后来他们自己也悟出来,要想卖爆款,就必须价格给力。所以UT来了——6.98万元起售,还带300多公里续航,比星愿、海鸥尺寸更大。一时间网上讨论炸锅,“这回埃安终于下场打价格战啦!”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但故事发展很快拐弯。网友小李留言:“跑三趟4S店,每次都是一句‘低配没现车’,让我怀疑人生。”还有人调侃,“广告里喊破喉咙叫6字头,到店一问全是8字头。”这种操作放在燃油时代早就被玩烂,如今新能源市场卷成麻花,再搞这一套,只能让人白眼翻到天灵盖。

当初星愿和海鸥也是因为UT上市立马降价,一个拉到6.88万元起售,一个老款直接优惠。但最后看成绩单,人家俩轻松突破3万辆,而UT首月才4980台,被卡在5000关口外面晾着。这数字还是靠总盘子撑起来的,否则分分钟更难堪。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记得有个修理厂师傅边修我的老电瓶边感慨:“现在卖车套路深啊!明明写着白菜价,就是不给你最低配置,让你只能选贵一点的版本。不如早点摊牌,多几句真心话。”

而且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有时候哪怕预算够,也会考虑保值率和占有量。如果品牌整体销量萎靡,即使高配再香,也有人犹豫要不要换条路走。“毕竟买辆新车,不光图今天便宜,还想着两年后别赔成瓜皮,”隔壁楼的小张最近就在纠结这个问题。他原本打算入手高配版UT,现在看到整个品牌四月份从3月份淡季3.4万辆跌到旺季2.8万辆,又开始观望其他选择。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其实市面上的“超低起售价”套路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有段时间流行一种梗:广告里永远是最低配置、最高续航、最美内饰,到店以后变魔术,全变成加钱升级套餐。“想要标配?不好意思,需要预约生产;想要现货?请往高一级看齐!”老司机们对此早已练就火眼金睛,一进门先问有没有现货,再聊价格,否则纯属浪费表情包库存。

还有一次跟同事闲聊,她分享道:“之前陪闺蜜去试驾,看中的是便宜那档,可销售一直劝升级,说什么‘入门版体验一般’,弄得我们直呼受不了。”她总结一句神评——“现在买新能源,你以为是在薅羊毛,其实人家才是真正薅你的。”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其实如果按照当初定下来的极致性价比策略继续推进,不敢保证一定能像星愿或者海鸥一样一个月干三四万辆,但让总销量回归巅峰水平绝对不是梦。但偏偏就在关键节点玩了一出“低配不卖”的戏码,把原本满腔热情等优惠的人劝退不少,更别提那些原计划掏腰包支持新战略的小伙伴们,被这一折腾整不会儿又飘向竞品阵营去了。这种失落感,就像熬夜抢购秒杀券却发现根本抢不到一样憋屈!

对于大伙议论纷纷。有乐观派觉得只要及时调整策略,把真实可买版本拉下来,该补贴补贴,该促销促销,还有机会逆风翻盘;悲观派则担心一次失信之后,很难再赢回用户耐心。“谁还敢赌下一次不会又耍花样?”微信群里的讨论气氛也是迷之凝重,有人甚至发出灵魂质问:“卷王精神到底学到了几分?”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今年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猛,各路新品层出不穷,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充当试验田。而对于曾经辉煌过的品牌每一步决策都关系重大。一旦错过最佳窗口期,下次爬坡可能就更吃力。不管怎么讲,那些兜兜转转最终留住客户的人,总归还是靠诚意取胜,而不是各种纸面游戏或者营销花活儿。

生活碎语插播一下,我邻居阿姨最近换电动车,本来锁定就是省事、省油的钱包友好型,她研究半个月后无奈摇头,“广告写啥我信啥,现在倒好,都让我长经验值去了……”她家的猫估计都快听烦这句话了吧!

埃安4月大跌17%,UT用低价套路消费者进店,可结果并没有配合演戏-有驾

最后整点互动小游戏,如果给你三个选项:A、“超低售价但永远无货”;B、“适中售价随时提走”;C、“略贵但送两年免费保养”,实际用钱投票,你第一反应是哪一个?评论区留下你的理由,让我们看看谁是真正精打细算达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