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

我最近在看市场动态,发现一个挺明显的趋势。你知道吗?除了传统的燃油车外,新能源的销量其实还挺密集增长的。去年前九个月,我翻了份行业报告,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销分别达到了1124.3万和1122.8万,同比都涨了大约35%多点。这个数字挺吓人的,说明咱们这边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加快到一个临界点了。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其实也是身边人和经销商的反馈。上次去齐鲁汽车电商节,现场热闹得不行,比去年多了不少来咨询。中午我碰到一个李先生,他说:这次买车,能省掉1.77万的购置税,明年就不得不少一半。这算不算硬核的刺激?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虽然说新款配置更高、续航更长,但价格一对比,优惠的确实在。他还补充:我觉得老款存货充足,补贴还能拿,性价比再高点。

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有驾

其实一开始我也没觉得政策差那么多,毕竟减税之前,车价的税前部分,对最终购车总价影响还是挺大的。就算你不算高端车,像我朋友,他去年买一个中型纯电SUV,含税大约18万左右。现在能减1.77万,算下来还挺直观的。对比去年,彼此差了个几千块。但你要说明年,政策又变了:免税变成减半,最多也就多出个几千块,算下来,激励作用还是有限。

但更消费者的思路也开始变化。像王女士那样的,她就打算再等等看。我更看中明年技术。续航得更长啊,插电混动能随便就超过百公里,还能节能。她这思路其实挺理性的。毕竟,技术升级是硬核的。像新一代的纯电车续航,随便能比前几年多出20%多,甚至到300公里以上(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充电速度也在提升。不知道你怎么想?我猜未来几年,这会成为购车的一个看点。

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有驾

企业也忙着抢市场。在山东匡山汽车大世界,有一家4S店,销售秦女士就把账算得挺明:如果现在下单,15万的车可以少付1.5万购置税,明年肯定要多花了。她还建议我们,把预算、用途需求先想清楚。要续航?要性能?还是要配置?对比了之后再去试驾,算算差价,答案就很明了。

但我有点在想:企业为了应对未来技术标准的提升,肯定不能只会降价、打折。你知道嘛,那个插电混动的标准,提高了续航门槛(比如以前43公里免税,现在要100公里),还得满足更严格的油耗限制。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车型门槛会变得更高?我猜,是的。

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有驾

其实有个细节我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我一朋友的中控屏幕,满满都是各种配置。的确,越到后面,车的技术含量越高,品牌之间的差异也就体现在硬件上面。比如比亚迪元PLUS、吉利银河星耀7这些,大部分都入了最新的《减免车辆购置税》目录。

还是说回来,你怀疑我是不是在忽悠自己?我也挺懊恼的——技术壁垒提高,意味着更难低价竞争。这当然也好,逼得车企得在价值上争夺。你过去的价格战,可能只会带来牛奶的薄利,还有泡沫。但高质量、高续航、智驾功能,才是真正的杀手锏。这也是为什么2025年前九个月,新能源的高阶车型(续航600公里以上、智驾功能完备的)比例增长到40%。

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有驾

但我得坦白,有时候搞不懂一件事:你觉得如果技术真的跟得上,是不是未来的新能源车,价格还会下降?我一直在猜测:比如说,同价位车型,技术再升级,续航总能翻一番(大概是我这个猜测没细想过的吧)。如果能实现,消费者买车是不是会变得更值?其实这也是个你让我放心买贵车的问题。

购置税变动,是个风向标,但不一定能决定全局。市场未来竞争,更多会聚焦在产品力和创新上。你说得对,政策红利逐步退去,谁还能在这场丛林中突围,还得看那些硬核技术和品牌韧性。

新能源购置税即将调整在即,面对政策转变选择现在“抄底”还是明年“尝新”,成了消费者和车企共同面对的考验-有驾

你觉得呢?这个政策升级,到底会刺激出多少新变化?还是说,像我一样,偷偷担心技术只是噱头,最终还得靠真刀真枪拼?这整场看似鸡肋的政策红利,真的是新瓶装旧酒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买到心仪的未来出行工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