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亿。
白板上这个数字写完,会议室安静得只剩笔尖摩擦声。
东京的动力总监敲了敲桌子:把卡罗拉那台1.5T换成奇瑞的1.5T,单车省一万多,年销一百二十万,自己算。
有人还纠结喷油嘴角度,我手机那头差点笑出声——成年人的浪漫,不是诗,是利润表。
比分先报给你:奇瑞鲲鹏这球进了,日本多家车企点头接球。
不是“剧情反转”,更像一场被数据逼出来的配合。
你要悬念?
挂在2025年那条更凶的排放线。
NOx的门槛降低,后处理、EGR、热管理一起上,预算飙到八百亿日元,工程师头发先掉了半寸。
有人说打不过就加入,我偏爱另一个说法:先活着,才有资格争面子。
把镜头往回拽到2013年。
奇瑞抱着AVL硬啃内燃机,十年冷板凳。
台架半夜像老旧空调一样嗡嗡叫,标定工程师盯着屏幕把相位挪了半度,咖啡续杯像打点滴。
今天你熟得不能再熟的那组数,145kW、290N·m、48%+热效率,不是朋友圈滤镜,是一堆“麻烦事”的总和:高压缩、双喷射、分层燃烧、泵和气门的摩擦抠到骨头缝。
体感这事儿,不吹。
朋友在东京做售后,上周试了台试装车,干脆一句话:起步不拖,静半级,脚背轻点就走。
NVH不靠嗓门堆材,靠频段收拾干净。
城市1500转给到扭矩,堵车里少了一点“吼叫”,多了一点“礼貌”。
这才是消费者会买账的理由,和“日本车+中国心脏”的品牌学术讨论,谁轻谁重,一脚油门见高低。
画风跳一下,去电动化那条赛道。
日本在混动这事儿上做到了教科书,可纯电的节拍点没踩上。
软件定义汽车把更新节奏从“年款”打到“季度”,中国品牌和特斯拉把三电当APP发版本。
日本本土电价和能源结构又不帮忙,讲环保故事容易卡壳。
企业层面的选择很直白:发动机外包一部分,钱和人先往电池、EEA、软件栈挪。
不好看?
但有效。
你也许担心“偷师”。
我见过工程项目死在材料批次和工艺窗口上:涂层脾气像猫,温度高一度就抓你手;台架顺了,上整车又闹脾气,标定曲线要重画。
发动机是心脏件,供应链一打喷嚏,整车跟着发烧。
技术转移不是把图纸甩过去这么简单,中日这回更像双向试探:你给我稳定,我给你时间;你给我边界,我给你速度。
插一段小道消息。
三菱那边有人半开玩笑:自研这代发动机要花八百亿日元,买中国的方案能省六百亿。
笑完他沉默了一会儿,补一句:省下的钱去堆电池工厂吧。
听起来现实到有点冷,可企业在代际切换里,冷就是正确的温度。
你要“硬”的,给你几组落地的。
A级车搭1.6T,8秒多的加速不稀奇,WLTC进5字头也不是什么神话。
更关键是冷启动后两三分钟油耗别抬头太狠,BSG和启停接顺,城市里不晕车。
RDE路测NOx的超额倍数能压到0.5以内,罚金压力小一点,DPF再生次数降下来,保养费用跟着乖。
SEO关键词顺手放这儿:奇瑞鲲鹏发动机、日本车企采购、1.6TGDI参数、热效率48%、NOx排放。
别嫌直白,流量也要吃饭。
别忘了电子那摊事。
奇瑞和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前装合作,不是新闻里的“友好往来”,是新战场的门票:EEA分区、OTA闭环、功能安全、算力调度,谁把机械和软件这两条血管串起来,谁拿走毛利的黄金区。
发动机合拍很重要,软件的握手协议更要对齐。
油门开度到加速度的曲线,换挡逻辑跟发动机噪声的频段协调,都是口味学,厨师们得坐在一张桌上把菜谱讲明白。
这事往历史里放一放更好看。
欧洲杯你还记得吧?
有队控球稳,有队反击快。
最后笑的人,往往两样都拿得出手。
日本的系统工程是老炮,稳定性、耐久哲学是看家本领;中国的供应链速度是加速器,版本滚动像手机。
把两样绑在一块儿,能不能不“1+1<2”?
要看谁愿意收敛个性,先把球队踢顺,再谈艺术足球。
我对消费心理也有点小八卦。
品牌滤镜真有,但经不住日常。
停车场里一脚油门、地库里一次倒车、早高峰的一脚刹,三个月就把滤镜磨薄。
网友像放大镜,爱对着别家芝麻看半天,轮到自己买车,西瓜甜不甜,嘴巴最诚实。
你认同吗?
评论区把你那台老车的油耗贴出来,真数据比嘴炮更带劲。
说点更扎心的风险。
内燃机的倒计时没停,2030前后很多城市会用路权和税制给你脸色看。
这笔账短期漂亮,时间拉长未必一样漂亮。
供应链也别单点成瘾,心脏件要留备胎。
还有一个隐形门槛:软件主导权。
动力强了,软件被第三方牵着走,车还是会“卡壳”。
这回合作如果能在软件层面立规则,后面三到五年,牌局才算入场。
我把球抛回看台。
愿不愿意尝一台“日系底盘+中式心脏+混编软件”的混血?
别急着摇头,找个周六,去把试驾车开满二十分钟,地库绕一圈,红绿灯起步来三次。
顺不顺,脚知道。
愿意的话,把你的感受扔在评论区,我请第一位发RDE路测截图的粉丝喝咖啡。
谁说车圈不能又认真又好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