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门那一刻,我还在琢磨:这车的门把手怎么设计得这么顺手,几乎不用力一扯就开了。咔哒一下,那种机械韧劲,真得挺顺溜。
市场上,2023年奥迪A5L和凯迪拉克CT5的销量差不多在3万到4万之间(估算,样本有限),但有人会觉得两款车其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调性。我有个朋友开了两年凯迪拉克,说实话,他其实主要是被那股美式开车的狂野感吸引,动力强又热血。但我刚才翻了下他电动车的相册,发现满满都是操场、运动会的照片,原来那股乐趣还藏在夜晚驾驶的冲动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动力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奥迪那200kW(约272马力)高功版,剧烈的加速感觉明显,比我期待的快多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实际上用在日常,谁还能拉到那个极限?反正我自己开算算,百公里油耗差不多8升(这算比较十分粗糙的值,估算,实际可能偏高偏低点),而它的电油比,也算是够用。
我觉得,奥迪的那套全系quattro四驱,像极了带了运动鞋的商务绅士,稳中带激情。对比凯迪拉克的后驱布局,那种后轮推你一把的感觉,操控的乐趣更直接,像极了开快车推挡那事儿。你问我哪个更运动一些?很难说,因为开凯迪拉克的感觉,更像是在操场上一脚蹬出去,瞬间加速,转弯线条锐得让人心跳加快。
我还记得朋友说:开CT5太带劲了,开的感觉像在飙街。但问题来了,激情是不是意味着会更容易疲劳?这个我也没敢问。
空间和舒适性那块,奥迪A5L的后排空间感觉更爸妈级别,长途不累。它那玩意,轴距快3000mm,坐垫还比海外版本长了点,坐久了确实不闹腾。而凯迪拉克的空间比较宽敞(估算,偏怀疑个别测量可能误差大些),尤其是后排腿部,似乎给的余地更多。而那块科技配置,真是秒杀不少竞争对手,33英寸的那块跑马灯屏幕,看圈里的科技粉点赞不少。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里面有一张凯迪拉克的内饰特写:那块巨大屏幕,像个科技展览,回头看坐在后排的女朋友,笑着说:哇,这个屏幕震撼。但你会不会觉得,科技越多,其实用起来越复杂?我试了几次,反应还算流畅,但有时候操作多了,心里会想:是不是用的越多,越容易出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外观上,奥迪的商务稳妥,线条内敛,像个成熟的金融男。那个六边形格栅、LED灯语,配上整体优雅的线条,挺耐看。凯迪拉克那套肌肉男风格,我倒觉得更适合喜欢冲锋陷阵的年轻人:硬朗、激进、实在有个力量感,尤其那套熏黑配件,胆儿挺大的。
说到价格,奥迪A5L在23.98到28.98万(估算,不排除像霍尔番一样如果有优惠可能更低),这个价位,配置还算可以。你知道,我觉得奥迪这次把价格调得很亲民了,跟A4L差距不大,甚至有点硬核冲击,让人觉得值。而凯迪拉克CT5价格稍高一些,28.99到34.59万,也算是中端标杆,不算贵,但优惠空间有限。
对比这两辆车的配置,看得出厂家都挺在意:奥迪那块华为合作的智能系统,支持城市、高速、泊车多场景——这个好处在于可以不用自己操心那么多。内饰三屏,虚拟仪表配合中控,反应速度还不错(这段不细想,我猜它用高通芯片就像是给手机换了个华为芯片,速度自然快了些)。凯迪拉克的系统也是整合了自研的智能辅助,支持L2级,也够用,但主打用简单的技术做实在的事。
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我们买车,是看智慧多炫呢?还是用着顺心最重要?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有位修车师傅曾经说:科技多了,坏得也快。但他接着补充,更重要的,还得用得舒服,不然折腾半天,还是烦。
你会怎么选?其实最关键的,是你试驾的那一刻——感觉更顺畅的那辆就更配了。
别忘了再还有一个细节:那个华为的辅助系统,如果真像宣传的那么全能,那么未来开车是不是也会更依赖智能而变得矛盾?是不是最终我们都得在自己会不会变懒这个问题上纠结?也许(这段我没想那么深,只是个人猜测),未来的智能会不会变成你不会自己开车的借口?这真是挺悬的。
说到我还挺在意一点:你觉得,未来年轻人第一辆车,会越来越像手机——颜值+科技甚至变得网红味儿浓一些?还是会回归纯粹的开车的快乐?
这车里的细节其实比想象中丰富,很多时候,只有自己坐进去,才能明白究竟哪款才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