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遭俄媒吐槽,性能不如德国车,为啥在俄卖爆?

#热点观察家#

俄罗斯媒体炮轰中国汽车,说部分发动机使用寿命只有德系车的一半。耐腐蚀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在西伯利亚地区,新车半年就生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整理了俄罗斯媒体和网友都在吐槽的几点内容,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不耐用,小毛病多。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广人稀,气候极端,冬天动不动就零下30多度,夏天又时不时飙到三四十度,再加上道路条件远不如我们,冬天又经常撒融雪剂,对于汽车来说这种环境无异于“地狱测试”。

所以不少俄罗斯车主反馈,自己买的中国车才开了两三年,各种小毛病就冒出来了。比如异响严重,特别是在颠簸路段,中控台、车门内饰板咯吱咯吱响,有一种随时会散架的错觉。还有电子设备,特别是中控大屏,一到冬天启动就非常慢,甚至还经常黑屏。底盘更不耐用,没多久焊接点、排气管就锈迹斑斑。

中国车遭俄媒吐槽,性能不如德国车,为啥在俄卖爆?-有驾

第二,做工、寿命、性能不如德国车。俄罗斯人习惯了一辆车开十年以上,尤其是德系老车。而中国车呢?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口碑。

提到德国车,俄媒的评价是“标杆”、“经典”,无论是驾驶体验、高速稳定性,还是技术积淀都是无可匹敌的,有些车型甚至还被打上了“永远开不坏”的极高评价。他们觉得,相比之下,中国车在细节方面根本经不起推敲。

就拿发动机和变速箱寿命来说,中国车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长期使用,性能明显变差。而且变速箱在拥堵路段磨损非常严重,修起来成本比较昂贵。

甚至有人专门拿哈弗H6和大众途观做了一组对比测试,两辆车在零下25°C的环境下停放一个晚上,哈弗的启动时间比大众长了2到3秒,而且冷车行驶的变速箱换挡有明显的顿挫。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体验大打折扣。

第三,保值率低。一些俄媒表示,中国车在俄罗斯二手车市场贬值严重。比如一辆3年车龄的哈弗H6,放到二手市场只能卖个半价,而同样车龄的大众途观能卖到65%甚至更高。

中国车遭俄媒吐槽,性能不如德国车,为啥在俄卖爆?-有驾

但有意思的是,这几年俄罗斯最畅销的车型,不是大众、丰田,而是中国车!2023年,印着“made in China”的汽车已经拿下了俄罗斯市场的半壁江山,汽车销量前十名单里,中国品牌占了7个!而德国车、韩国车、日本车,这几年份额一路暴跌,中国车几乎已经“接管”了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网友为啥一边吐槽一边买?真相有点扎心!

首先,直接原因就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美日韩车全跑了!俄媒青睐的大众、丰田、奔驰、宝马等全都暂停在俄销售,连工厂都直接关了。俄罗斯人想买新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中国车,要么选俄罗斯国产车,但他们自己产的车,很多零件其实也都是made in China。所以留给俄罗斯人消费者的,只有唯一的单选题。

但话说回来,如果中国车真的烂到没法开,俄罗斯人完全可以选择二手德系车,正好可以开一辈子。但事实是中国车已经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销量是不会说谎的。

其次,中国车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俄罗斯普通人平均一个月也就赚四五万卢布,买一辆德国车至少努力10年,买个中国车3年就能开上最新款。德国车是好,但很多打工人砸锅卖铁才买得起,同样的价格买配置更高的中国车不香吗!关键保养成本、保险费用样样都比德国车便宜。

中国车遭俄媒吐槽,性能不如德国车,为啥在俄卖爆?-有驾

俄罗斯市场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市场的车。吐槽归吐槽,但你预算有限又想要新车时,中国车就是最好选择。而且,中国车企疯狂在俄罗斯卷服务:5年质保、免费保养、快速维修响应。再看看德国车,能给你调来零件维修就不错了。

另外,中国制造的信誉度早就今非昔比了!早些年,俄罗斯有些人爱给中国货打上“便宜劣质”的标签,但现在,从华为手机、小米家电到中国无人机,在俄罗斯口碑都很好。中国制造在崛起,中国汽车也在崛起,相信以后国产车会得到更多俄罗斯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咱们也得承认,这些批评和吐槽并非空穴来风,有些确实指出了咱们的短板。面对批评,国产车企的反应非常迅速:你吐槽啥,我就改啥!

首先针对耐用性问题,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加强质量把控,并且在俄罗斯设置专门的研发中心,雇佣本地的工程师,努力让产出来的汽车更符合当地路况和驾驶习惯。比如哈弗H9在俄悬挂调校就比国内版更硬一点,更适应当地的路况。还有长城汽车的俄罗斯工厂,除了坚持本地化生产之外,还引入了更高标准的生产线。

中国车遭俄媒吐槽,性能不如德国车,为啥在俄卖爆?-有驾

针对生锈的问题,奇瑞升级了防锈工艺。针对低温环境的问题,吉利给车机系统做了低温优化,启动速度提升30%。还有些车企直接拉车到西伯利亚做极寒测试,调整发动机标定、换装低温机油、改进密封条防止漏风。比如长安还专门推出了“北极版”车型,哪怕零下35°C的极寒天气也照样一键启动。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些品牌调研发现俄罗斯消费者喜欢“厚重的关门声”,甚至专门针对这一点加强了车门铰链和密封设计,简直把服务做到了极致!

回过头看,俄媒的批评有一定道理,但对于车企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成长的鞭策”。中国车从模仿到创新,从低价到高质,才用了不到20年。而德国车积累百年,领先是正常的。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

比如我们的供应链自主:从电池到芯片,大部分自己能搞定,不会被卡脖子。还有我们的电动化转型速度快:在新能源赛道,车企们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未来的俄罗斯电动车市场,必然也是中国车企的天下。

所以,被吐槽了先别慌!给中国车一点时间,它会用实力打脸所有质疑。毕竟,俄罗斯市场只是起点,全球战场才是终极目标!到时候,说不定德国还得向中国制造学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